利用的前提必须要有价值,利用价值越高就有越高昂的代价。西方人喜欢用交易(trade off)来形容,当然西方人相信二分法,不是错就是对,中间没有对错部份。东方哲学的包容性较强,讲究生克互依,没有绝对的对错,也可能有中间模糊地带。
看了丘光耀兄弟的论述,称兄道弟是因为都是左派、左撇子。唯独对“利用”这词语有些反感,因为利用是要有交易垫底的,出来走江湖,迟早都要还,就是这道理。然而不是全部都要抄西方的论述才能成事的。
敦马可撼国阵铁票
从善如流,若能善用之,何必利用之?马哈迪有所求,按他的说辞是倒纳吉,然后进行政改,从教育、政府体制,反贪委员会等等,这都不模糊。可以看出不是推倒纳吉那么简单,只是这些都是希盟的政纲吗?
在野党说马哈迪在乡区影响力强,深入理解是有可能,但也不全然正确,若论年龄而论,目前50-60岁老一辈的马来穆斯林,大部份是受惠于马哈迪时代的公务员及退休人士,这都是国阵的铁票,善用马哈迪来争取这些铁票是很科学到位的,也合服情理。
而这些人不止在乡区,也在城市及城乡之间,所以马哈迪的影响力是涵盖大部份马来穆斯林,而主要在这年龄层。纳吉之前答应派钱给公务员退休人士,难道不是要稳住这些人吗?这迹象表明马哈迪的影响力,是足以撼动国阵铁票的。
马哈迪善用伊党退出民联后,留下来的政治空间,以争取乡区马来穆斯林票来加盟希盟,这也是为何打从一开始马哈迪就没有很强的意愿要与伊党合作,多为慕尤丁处理,因为土著团结党加诚信党,已经可以取代伊党的地位,而且马哈迪很清楚,集中的非穆斯林选票是致胜的关键,所以依附希盟,比较有胜算。
说明白点,马哈迪的影响力是希盟想借用来推倒纳吉,是要抢巫统的铁票而已。但如果细看,却不止抢票那么简单,马哈迪过去的执政期的稳定,也是重要的考量。没有人想接手一个不稳的政权,也没有人民想自己选的政府会乱。
基于能影响多少马来穆斯林?这就要看开票时的成绩,一切的算计,目前来说都是预测,没准也不科学。所以过份分析,只是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的无谓之谈。说马哈迪主义会重生?说投废票来教训希盟?就如说国阵能夺回多数议席一样,没科学根据,都是过多的分析。这都不是竞选期,却说到如此肯定,有点过激。
惠民议程成功关键
现实上马币继续强劲,但物价有开始下调吗?生活费有开始降低吗?工作机会有增加吗?这些都是施政指标。
政党无论朝野,都与选民的起居生活挂钩,所以谈论太多政治,不能解决老百姓面对的温饱问题,朝野若要政治上争夺,必须谈及政策及惠民议程。
目前值得看的演讲,除了马哈迪每周三的网络直播政策演说,大部份朝野议员都陶醉在不知所谓的口水战中,不是骂就是自我推销。马来西亚没有成熟的政治环境,不是指著报纸说事,就是讲些大众听不懂的术语,不然就被课题带著走,再来就是一些不知名的人出来胡言乱语,而媒体都喜欢报道这些转移视线的新闻。
马哈迪敢谈民生课题,用浅白易懂的描述来对比、牵引及带动课题,让人对比目前的困境及过去的状况,同时以目前对未来的向往。马哈迪沉稳的做法,让纳吉漂浮不定的说辞越来越招架不住,说自己是曼联的粉丝,却呼吁人家用利物浦的口号,结果激怒了两方的粉丝就是一个经典矛盾之说。
马哈迪谈教育问题,谈马来穆斯林送孩子去宗教学校的后果、宗教学者对知识的解读、说马来人性格上的特征,比较其他民族的努力及用心、谈大学生卖椰浆饭开网招车的问题,这些都是刀刀切入施政失衡的问题。这才是为什么要换政府的理由,马哈迪幕僚的策略部署,都有精心策划,这些课题甚至纳吉不敢谈,连希盟领袖都不多谈。
目前年轻马来穆斯林面对就业的问题,都与教育有关,大部份大专生的英语、科学及数学都难于友族相比。语言上也比不上精通至少三语的友族,穆斯林倾向学习宗教,反而对理科语言进修不足。这问题从思维及认知上,可能出现了误导性的灌输。所以马来穆斯林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变成政府吸纳更多的穆斯林进入政府,但庞大的政府体制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解决马来穆斯林大专生的素质,才是关键。
敦马之后几许风险
善用马哈迪,总比利用马哈迪来的妙,目前的局势来看,马哈迪的土著团结党应该会有些作为,只是需要看能赢到的议席有多少,但真正的问题是马哈迪之后,土著团结党将如何与希盟共进退?强人背后留下的空虚,阿都拉时代见证过。这党的政改基因是否如马哈迪所关心的课题?还是带著巫统的傲慢投入希盟?
无论马哈迪是否回朝拜相,这都是必须要有准备的一环,还有一套如何进行政改的路线图。马哈迪有足够的经历及能力来领导国家,只是看选民把目光放在利益、过去或未来。而希盟的其他三党,能否在关键时刻对土著团结党起制约作用?这内外都是难题,是必须盘算的政治风险。所以善用之后,还需善后之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