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城瞩目的吉隆坡第一捷运(MRT)终于在7月17日正式全线开跑!这项耗资大约210亿令吉的工程一共分为两个阶段,全程长达51公里。
第一阶段是于2016年12月开始启用的衔接双溪毛糯与士曼丹路线,而衔接士曼丹与加影的第二阶段路线已于两周前正式投入运作。
这项全新的捷运服务不但缩短了双溪毛糯、加影与吉隆坡部分地区的距离,同时也可让乘客以更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从而让各年龄阶层的民众不用为交通问题而烦恼。
然而,在全线正式开跑的第六天,却迎来了多个捷运站设施遭人蓄意破坏的消息。乱抛垃圾、捷运站的长凳和墙壁出现裂痕,甚至是无障碍厕所也遭受破坏等等。
此外,报道指有小孩爬上在默迪卡站的《国家原则》的墙壁上,导致有脚印及表层脱落。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捷运公司在事后进行修补工作并公开呼吁民众要爱护捷运设施的同时,网上却流传有乘客不顾旁人眼光,在捷运车厢里架起婴儿摇篮的夸张行径。有网民甚至还拍到家长任由孩子肆意地踩著鞋子,站在车厢内的座椅上只手紧拉著手环,让人看了不禁摇头叹息。
这些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马上引起网民们热烈讨论与指责。其实,当我们指责相中的家长与小孩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过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因为公民意识淡薄?倘若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不在捷运站及捷运车厢内乱丢垃圾和进食;同时制止及教导孩子在公众场所遵守规矩,那么这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吉隆坡捷运才能惠及下一代。
市民素质塑造形象
其实,破坏公物课题似乎每天都会在世界个个角落上演,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国巴黎的地铁站。相隔6年后再次旧地重游,该国的公民意识似乎没多大改变。地铁站依然充满尿骚味,车厢内的座椅与地铁门都有涂鸦的踪迹,实在令人反感。
不妨问问身边去过巴黎的朋友,在出发前大家都会对巴黎怀有憧憬。但到过之后都会恍然大悟,这艺术和浪漫之都与我们想像中的相差甚远。大部分的朋友都会说它的治安欠佳、地铁站臭气熏天及随处可见烟蒂。
往往有些旅客会选择旧地重游某一个城市,是因为那个城市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一个城市在你的脑海刻下“公民意识淡薄”的印象,也许在下一次决定出游时,你不会选择旧地重游了。
可见市民的文明素质对一个城市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文明的标准,同时也象征著个人修养,从而塑造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市民的言行举止也间接地反应出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文化素质。所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当务之急的。
谈及公民意识,相信各位也曾在公交上看过老人、孕妇和行动不便人士专用的座位(Priority Seat)。不难发现在繁忙时段的车厢里,这些座位都会坐满了人。仔细一看,那些乘客并非孕妇或老人家。但是,如果有相关人士上车的话,这些座位理应让给有需要的人士。倘若这些乘客始终不肯让座,这也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高度。
有许多到过日本、韩国与台湾的朋友们都说,就算车厢挤满人,这些专用座位通常都不会有其他乘客占用。大家都会说这些专座都是留给有需要的人士坐的,自己不需要所以就不会特意去坐。搭过台北捷运的朋友们都知道,除了不准在捷运站进食之外,就算干净又舒适的车厢挤满了人,捷运里的“博爱座”通常都会是空著的,待有相关人士上车时可以坐。
公民教育促进团结其实,早在2004年8月,教育部宣布自2005年开始实施“公民教育”(Pendidikan Sivik dan Kewarganegaraan),在小学四年级和中学初中一开设每周两节课。
除了让我国的下一代可以通过这个科目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需懂得的道德伦理之外,也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多元化种族、宗教与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心及促进国民团结。
虽说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公民意识以及塑造公民人格的最佳管道,但如果这科目的教学模式是倾向以成绩为导向,那恐怕我国将会面临“公民意识淡薄”的危机。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也是成败的关键。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履行公民义务及树立一个好榜样,并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让子女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而邻国新加玻是闻名的整洁、文明及有序的“花园城市”。
除了政府大力加强教育以培养市民及外来居住者对爱惜公物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之外,政府也采取严厉措施对付那些破坏公物的民众。遵守法纪的民众自然地就不敢破坏公物,公共设施继而得以保持良好状态。
然而,单靠公民教育来培养公民意识是不足够的。我国政府应该效仿邻国政府,严厉对付破坏公物的民众。当然,这只有不徇私、不贪污的严厉执法规范与公民教育的配合下才能奏效。
相信唯有通过严谨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才可以有效地制止民众破坏公物的行为。让广大的市民们逐渐产生共识,并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树立公民意识,做个文明的好市民。而政府也应该多鼓励民众参与城市管理,培养他们对保护公共设施与环境的自觉性,从而提升市民的素质与修养。
若市民不给予配合,即使政府建设再多再优秀的公共设施,也无法确保这些设施可以处于良好状态惠及到下一代。所以,提升公民意识并加强执法绝对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