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1940-1973),一位以哲入武,以武贯哲的武术家。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可谓全球家喻户晓。

李小龙是集哲、武、艺于一身的旷世奇才,他是通过个人奋斗,让英国牛津字典收录KungFu(之前中国武术被称为ChineseBoxing)一词的中国人。我在香港读书给董建华政府提交的一份建议书中这么形容李小龙:他是当代人类史上唯一能超越“男、女、老、少、左、右、统、独、东、西、南、北”12个字的地球人,其知名度比任何名人还要高。因此,香港特区应该为李小龙竖立铜像,作为保存世人的“集体记忆”。

精神遗产多亮点

不论你属于任何民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取向、意识形态或社会阶级,都不会否定李小龙是20世纪的伟人之一;他的传奇并非靠肉身建构,而是凭精神来弘扬。

为何李小龙短暂的一生,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背景,带著不同的目的,自有不同的诠释。然坊间林林总总的说法,就不在此赘言。

按科学且严谨的学科分类来探究“李小龙精神”,在大学里属“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范畴,是一门杂家学问,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性别研究、政治学、哲学、后殖民主义、电影学、体育学等学科的交叉整合(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文献相当多,Bruce Lee在大学殿堂,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

就研究内涵来看,李小龙是一个多面向构体(multifacetednexus),从徒手搏击、体能训练、健身范式、武道哲理、电影艺术、民族认同乃至文化辐射,他都给后世留下一笔丰盛的精神遗产,可供发掘的闪光点实在太多。

就如当今最为人所熟悉的综合格斗技(Mixed Martial Arts),相信3年前看过张家辉电影“激战”的观众,或者对甄子丹动作片稍有认识的朋友,都能察觉出这是一种没有门派限制及打破传统套路规范,讲究全面实战的擂台搏击术。鲜为人知的是,李小龙正正是被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赛事的权威主办机构主席达纳怀德(Dana White)尊奉为“MMA之父”。

其实,李小龙能从“咏春叶问门徒”的身份,晋升到“截拳道一代宗师”,靠的不只是旧功夫技巧的传承,更关键的是新武道思想的革命。所谓“知在行之前”,知行合一,才是真谛。

李小龙勇于推翻传统,敢于质疑权威,不迷信任何门派的诀窍,力求打破功架套路;他认为所有武术,凡有利于实战搏击,都应借鉴参考,凡不利于克敌的花拳绣腿(包括中华武术),都需大胆扬弃。由此可见,李小龙在传统中华武术家眼中,是多么离经叛道。当年,叶问许多门徒甚至批评李小龙在美国自立门户等同于欺师灭祖。

事实上,李小龙和叶问的关系,当形容为“高徒出名师”,咏春只是基础,并非全部。为方便概括,我引述截拳道经典名言,那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因无固定法则,所以任何有效的法则都可以为李小龙所用。他承认武学之道是“无限”的,所以截拳道也不应该被“有限”地格式化,而应该如水那样川流不息,故李小龙允许后人改进、丰富、发展他在武学探索上的未尽之路。

你或许感到好奇,到底李小龙这种超前卫的武学观从何而来?依我的研究,一是家族的人种基因使然,李小龙是中德英混血儿,故特别聪明伶俐。

种族歧视不屈服

二,李小龙青少年时期在香港成长,那是一个华洋杂居、龙蛇混杂的殖民地环境。父亲李海泉的粤剧戏班和李小龙习武的咏春武馆,均是传统中华文化地盘,然他在正规学校里接受的则是基督传教士的熏陶。李小龙19岁赴笈美国选修哲学,当年受科学实用主义和新左派造反思潮的交叉洗礼,让他能有条件进行跳脱式的文化反叛和系统性的理论重构。

三,李小龙有正面思考,积极行动的人格。李小龙在美国时是他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亚裔美国人,李小龙可谓备受白人种族歧视之苦。从他在唐人街开馆授徒、和莲达异族通婚、好莱坞“青蜂侠”筑梦之路,都绝非一帆风顺。但他不向种族歧视屈服,一方面拒拍“辱华”角色的电影,另一方面也不听命唐人街阻止他向洋人和黑人传授功夫的华人守旧势力。

李小龙在逆境中自我激励,用实力来折服挑战者,他有一句很“跩”的金句,“去他妈的环境,我会创造环境!”

简言之,混杂多元的跨文化背景、批判权威的激进思潮、讲究理性实用的主义,以及不向环境压力屈服的硬骨头,综合孕育了“李小龙精神”。一句话,只有从香港到美国的文化氛围和时代土壤,才能出得了李小龙;换作去了中国大陆,遇上60和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即便李小龙有多造反,他只能当红卫兵,顶多是一名红小将。

1967年,李小龙创立截拳道,1973年英年早逝;1976年毛泽东去世,接班人华国锋当年还在搞“两个凡是”。一直到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论是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而李小龙的截拳道要义,正是不论什么门派的拳法,能打倒敌人就是好拳法,比邓小平的真知灼见(解放思想,实践检验真理)还要早11年。

跨越文化藩篱、重实践、弃教条的李小龙精神,如果不用在武术研究,不套在艺术升华,而放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和文化脉络来检视的话,你将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衡量标准。

马来西亚作为一个文化和民族如此多元化的美丽国家,人类四大宗教文明汇集,语言丰富多彩,根本就是孕育伟大人物和杰出脑袋的赤道福地。然而,一个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为何独立迄今,却出不了大才子、大文豪、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平等才有真爱

到底谁糟蹋了天赐给马来西亚的优厚文化条件?又是谁立下诸多恶法和社会习俗来箝制我们的批判和思想自由?为何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即将60年,土著和非土著的公民身份和权益依然存在区别待遇?

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但人人都忘了有包容才有平等,有平等才有真爱,有真爱的家庭才会团结。如今马来西亚已是一个社会严重分化的国家,加上一个传统教义并非和现代化融合,反而越发走向原教旨意识形态的伊斯兰信仰,正在逐步削弱宪政世俗的基石,摧毁国家的多元竞争力。

这样的国家,非但出不了李小龙这种世界级水平的大人物,就连怪咖艺人黄明志、政治漫画家祖纳、小丑插画家法米都要受到公权力打压,这不是个别文化反叛者的悲剧,而是大马整体国运的衰败。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在泰国遭夫推下悬崖轰动一时 女子宣布平安产子

阅读全文

身体不适申请延长病假被拒绝 女员工上班20分钟晕倒终不治

阅读全文

HYBE美国分公司高层疑曝潜规则 24岁女练习生酒店内吸毒过量亡

阅读全文

黄晓明被爆再婚网红新欢  她晒百万钻戒闺蜜帮腔:已婚

阅读全文

国家元首访华

阅读全文

【马哥打补选】柔大臣狠批阿兹敏散播仇恨政治

阅读全文

国籍意识与发言权

东方文荟

近日才有机会参考魏月萍的论文(《我不在家国:马华文学公民身分建构的可能》、《“谁”在乎“文学公民权”?马华文学政治身分的...

阅读全文

分开走,一起打──论敦马土著团结党可促成的新变局

东方文荟

敦马哈迪成立的土著团结党,朝野政党评价不一,公民社会也没有统一看法。民主行动党中央和社青团,也呈现意见分歧。敦马作为马来...

阅读全文

马华文学国籍评议──回应黄锦树

东方文荟

之前杠上了龚鹏程,现在又对上了其学生黄锦树,可谓无独有偶乃幸矣。拙作〈文学的国籍、有国籍马华文学、与“入台”(前)马华作...

阅读全文

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再论林吉祥崛起的政治理念和人格特质

东方文荟

在1998年“烈火末熄”前的马来西亚反对党运动,城市主干力量是民主行动党。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一切,街头没人示威,只有举...

阅读全文

余澎毅:向成功学说不

东方文荟

近年来,随著科技的发展,成功学开始从海外传到马来西亚,有些人更成为了成功学与快速致富的信徒。在各大书店中的成功学的著作中...

阅读全文

超越激进与保守──论林吉祥崛起的政治理念和人格特质

东方文荟

半个世纪以来,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是笔耕不懈的政治人物。他对时局的评论,主要是发表文告和演讲;尤其前者,累计50年之久的...

阅读全文

净选盟5.0有用吗?

东方文荟

净选盟(Bersih)要求干净公平选举,并积极发起的净选盟集会已经前后四次,从早期参与者以伊党为 主,到整体反对党和人民...

阅读全文

关于真正马华文学——回应叶金辉的商榷

东方文荟

关于叶金辉先生的论文〈文学的国籍、有国籍马华文学、与“入台”(前)马华作家:兼与黄锦树和张锦忠商榷〉,《中外文学》编辑要...

阅读全文

自我理解

东方文荟

在漫漫的成长路上,每个人都受过挫败,起因于没有达成的愿望、受到的冷眼和忽视、被粗暴或莫名的对待和责罚。有一些伤痛来不及处...

阅读全文

政治丑闻总能被转移焦点

东方文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关执政当局涉嫌贪渎的丑闻,成为不少在野政党成员每次演说中的唯一主题。这种长期存在的现象,为不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