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的幸福,其实是不幸福。”马来西亚好爸爸协会(Better Dads Malaysia)创办人兼主席方嘉雄解释说道,现代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拼了命在工作、赚钱,但也因而忽略了陪伴孩子的时间。
“孩子们对物质其实是没有概念的,他们根本不会在乎自己读的是不是名校或身上穿的是不是名牌。他们只知道,每天放学回家都是一个人或只有佣人,他们感到寂寞。”他直言,孤独感是时下青少年最常面对的挑战。
“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其实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父亲、母亲都有属于自己的岗位和任务。”他解释,父亲是一个保护者的角色,大概就是一种当孩子在外被欺负,他们会想到“父亲”可以保护自己,进而不会感到害怕。有研究发现,与父亲感情坚定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因为父亲是大部分孩子自信的来源。他强调,没有母“兼”夫职,也没有父“兼”母职,而是各为所职。
一对夫妇,夫妻俩都是医生;先生在医院工作、太太是诊所医生,俩人育有一名女儿。俩人工作繁忙,女儿的日常接送都交给司机负责,三餐基本上都是爸爸在医院点外卖送到家中,然后女儿再下楼取外卖。女儿就读的是国际学校,每年出国至少3次,吃的、用的,几乎都是最好的,但她与父母的相处之间少之又少。她幸福吗?方嘉雄认为:“有意义吗?”真正让孩子快乐,感到由衷的幸福,都是父母花时间的陪伴。
针对这点,马来西亚好爸爸协会辅导主管司徒柏廉补充说道:“我曾处理过四宗来自国际学校孩子的自杀案件。”他续说,这四位孩子都来自非常富裕的家庭,然后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虽然外表给人一种极为风光的感觉,但他们内心不快乐,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
“即便学校假期,他们也不太愿意回家,因为他们担心会自己会和父母起口角。”方嘉雄续说,时下青少年最怕面对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比较孩子以及对自己的身分感到混淆。他进一步解释,青少年处在一个“半大人”的阶段,在成年人和孩子之间。
他举例,有时我们会听到父母和孩子们说:“你那么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但同一时间,如果孩子真的要求要独立,父母又会说:“你才几岁,为什么学人出夜街?”方嘉雄笑说,父母们的模凌两可,有时真的会让孩子们“神经错乱”,为什么有时说我长大了?但有时又说我“才几岁”呢?
至于“比较孩子”似乎是东方父母共同的专长。“我在从事社工工作时,最常就是接到这种案件。”孩子因为被比较,然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自残。“当事情发生后,父母常会说,我都不是这样的意思(比较)。”
但方嘉雄说,很多时候,家长们自以为只是“开玩笑”,其实下意识就是一种比较。举例:“你们谁比较高、谁吃饭吃最快?”大人对孩子的比较,从这种看似无伤大雅的小竞赛开始,然而随著孩子长大,在种种比较中或许暂时得到鼓舞,但那却是空泛的感受,更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谁规定男人不可以流泪?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指出,2024年东南亚国家自杀率排名当中,我国排名第四,每10万人中有5.7人自杀,其中男性自杀率比女性高将近2倍以上。“在男性当中,也以华裔中年男性年龄介于40至50岁的自杀率居多。”
司徒柏廉分析说道,无可否认,在东方社会里,男性主要是家庭的经济来源,肩上承受的负担会相对来得大,再加上中年很多时候会遇到婚姻危机,包括与伴侣相处不来,甚至面临离婚问题等等。“再加上,在社会框架下,男人们不被允许诉苦、流泪。”所以当情绪没办法获得释放时,当情绪去到顶点,不愉快的事很容易就会发生。
问方嘉雄,究竟是谁规定男人不可以示弱的?是社会框架还是男性天生就拥有不能示弱的基因?他想了一下便说,社会框架的因素居多,毕竟从小到大,男性都被教育“你是男生,跌倒就要自己站起来”。他更风趣说道,刘德华也有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主要也是希望带出“男人也是可以哭”的讯息。
“但我们很希望教育大家,男人示弱没有错,更不是罪,因为男人也是人,我们也是会有低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