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析世界,毕竟是为了改变现状。如果只为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们唯有写一些类似“人都会死”这种结论的文章,反正总会等到预言实现,或被印证的那一天。
倘若我们只为分析而不为改变,我们就会错过509的新局。我们只能在大选前纠结于马哈迪会否重返巫统、其道歉是否具诚意的争议,质疑他会否改变独裁者本色,甚至到最后我们选择弃权,让纳吉政权延长下一个五年,留下囚室中失落的安华,以及铁窗外继续为恶法箝制、为国债压榨的人民。
我并非指马哈迪已经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事实上,即便剖开马哈迪的心肠,也无从知晓其真正动机。他会不会挟持土著团结党议席重返巫统,在政治上并非主观意愿说了算,而必须考虑客观的现实条件。票箱开倒的那一夜,土团党赢13国席,而敌营国阵仅得79国席,包括巫统的54国席。数学压倒政治,马哈迪与土团党即便有再强大的主观意愿,始终敌不过简单的数目字。
换句话说,马来西亚人民创造了一个新的政治局势,限制了马哈迪与土团党的选择。马哈迪还是可以耍权谋诡计,却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与盟友、对手、政敌博弈。
某个程度上,马来西亚选民在第14届大选赌赢了,才会迎来509后天天有惊喜的改朝换代。促成此局面,诚然是政治判断正确的结果,当然也少不了运气。
这让我想起2004年到2008年期间,“安华会否重返巫统”这个媒体热议的话题。当时主流中文报质疑安华在1987年茅草行动期间扮演的角色,断定安华不可信。还好安华用6年的牢狱之灾换取了选民的信任,促成了308政治海啸,从此改写马来西亚政治版图。
伊党与非穆斯林
随后我们迎来伊斯兰党,这个华社眼里保守的政治势力。那个时候,不少中文评论认为,伊党不会改变其保守、封闭本质,其终极斗争目标不外是建立伊斯兰国、落实伊斯兰法,“福利国”只是欺骗非穆斯林选票的糖衣。此合作实验有得有失——从2008年到2013年,我们在伊党与非穆斯林的互动中,改变了国家与社会。从709净选盟2.0集会的守望相助,到2009年底“阿拉”字眼判决后各地宗教场所遭袭击事件,我们庆幸伊党在民联阵营里,一次又一次化解了被蓄意挑起的族群、宗教冲突。
不幸的是,民联在2013年505选举败选后,逐步瓦解。伊党内温和派的势力遭排挤,并在2015年6月4日党选中出局。伊党走回旧路,老调重弹,让不少中文评论人大喜若狂,因为事实演变的结果,在其预测之中。不相信宿命的人、尝试扭转局势的人,成了他们眼中太傻太天真的阿娇。
知识分子也好,评论人也罢,对现实的批判,不外是为了改变现状。如果十年前对现实的批判,在十年后依然有效,一方面固然证明了论者的远见,另一方面却也暴露了“批判的力量并不足以改变现实”的窘境。
行文至此,我必须承认509的“马来人海啸”,力度比我判断与想像中大。换句话说,我判断失准。然而,我很高兴自己错了,因为马来西亚因此而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