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酱油,你有鸡吗?”Barnything是本地物物交换平台,提倡用户透过家中闲置物品来换取有需要的东西,让资源不浪费,爱惜地球。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其实充斥著各种形式的物物交换。”联合创办人刘施渊分享自身例子。“小时候玩具玩腻,我都会拿去和别家小孩交换。那就有新玩具啦!”此外,她也会和姐姐以交换条件的方式完成家务。“就好像我帮她洗衣服,她就帮我打扫房间。”
她自小对物物交换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激起她创立平台的动力是大学时期摆二手市集的体验。“我在爱尔兰念书,那年完成学业准备回国,才发现原来这些年买了很多东西,根本没办法全部搬回国。”于是她到二手市集摆档,想把东西出售。
刘施渊分享,原以为电器类的物品会最受欢迎,但没想到反而是衣物如:外套、手套最容易脱手。“不要一厢情愿。你觉得没有用的东西,对别人而言,或许很有用,甚至是件宝物。”曾有一个消费者以一个电发棒,外加吹风筒跟她换了一只大熊。
Barnything是“Barter anything”(任何东西都可以物物交换)的缩写。平台拥有3个操作模式,除了物品之间的交换,用户也可以进行技能交换。“举个例子,我弹钢琴很出色,你写文章很厉害,那我们便能进行交换;我教你钢琴,你教我写稿。”第二,使用代币交换;第三,如果遇到物品价值不相等,可使用代币加值。“采用代币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加快交易速度。”有时用户相中了某样物品,却因为找不到合适交换的物品,只能把交易搁置。不过平台始终不鼓吹用现金,而是使用石头造型的代币。“因为物物交换是属于石器时代的交易方式。”
勇于尝试 发掘交换乐
对于市场接受度,刘施渊坦言,物物交换并非新概念,早在我们老祖宗的年代都已经在采用这个交易方式,而且几年前,面子书也出现了许多物物交换群组,曾掀起一阵热潮。
“我发现,群组里的有人会花钱购买指定商品来换取想要的物品。比如特地到商场购买3卷厕纸来交换一个枕头。”她强调,平台提倡用户以闲置物品换取他人的闲置物品,而不是花钱购物做交换。
虽然物物交换概念不新,但仍有很多人抱持著观望的态度,不敢亲身尝试。“大家都会觉得等平台多一点人用,我才用啦!”对此她指,如果每个人都抱著这样的想法,没有人愿意打头阵,平台基础不可能可以壮大。她分享,目前平台以赠送小赠品的方式吸引新用户加入。“只要成功登记并上载一样物品,平台便会送上一份小礼物。”
重复使用 为环保献力
现年年30岁的刘施渊毕业于工业工程系,曾在新加坡就业。“放弃专业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我傻,家人甚至不能理解我为什么有冷气房不要坐,宁愿去收垃圾。”家人虽然满嘴嘲笑,但不曾反对她追梦。而她坚持的理由是:“不想留下遗憾,即便创业不简单。”
创业初期,刘施渊受非营利环保组织环保战士(EcoKnights)邀请参加活动。当时基于手上并没有太多资源,所以挨家挨户去收二手货。“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世界有那么多闲置物品。”
说到环保,大家都懂得3R;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再造(Recycle),当中以循环再造最受大家响应,最慢见到效果的一个。根据数据显示,送去环保的物品只有9%符合再循环资格,刘施渊举例,如果罐头里的杂质没清理干净,就没办法真正达到环保作用。她认为,想要透过环保为地球尽一份力,减少使用、重复使用才是最实际的方式。“物物交换便是鼓吹‘重复使用’最好的方式。另外,透过物物交换能够降低生活开销。“尤其在全球面对经济衰退的时候,透过交换物品,减少不必要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