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范围内只允许清真蛋糕事件是续Auntie Anne's的“热狗”争议后,另一宗全城热门话题,也恰好评估我国趋向保守化的重要指标。
来麦记庆生的应该以小孩或中学生居多,大专生和年轻人的庆生地点选择可多了,如卡拉OK和主题餐馆等。坦白说,麦记能够赚庆生顾客的钱并不多。
小小的蛋糕竟然能威胁跨国企业,这就不简单了。数年前,麦记曾被食物不清真的谣言影响销售量。
非穆斯林对“清真蛋糕”反应激烈,发动杯葛麦记,不满这种带有歧视的通告。有者甚至提出,非穆斯林手上的钞票、呼出的空气、喷在身上的香水、衣服首饰包包也可能不清真,是不统统都要禁?
麦当劳是大企业,尝试讨好两边。这边厢,维持清真认证(稳住庞大穆斯林市场),同时也希望留住来店庆生的顾客(非穆斯林),想出“折衷方案”,除了清真蛋糕能入店外,谢绝所有外带食物。到底麦记是否矫枉过正?
根据伊斯兰发展局发布的《2014年大马清真认证程序手册(第3次修订)》,确有这么一条5.5(v)阐明:“非清真食物/饮料不能带入店范围。”
这份67页的手册,共有14个项目,其中第5项是获得清真认证的条件,当中包括食材原料(5.1)、处理程序(5.2)、包装与标签(5.3)、工厂(5.4)、餐馆(5.5),以及员工(5.6)等共11项必须遵守的项目条例。
若麦记让非清真食物入店,可能影响其清真认证,不慎被吊销就损失惨重。麦记在马来消费人快餐市场占有率约40%,落后于肯德基,因为巫裔偏爱炸鸡。一旦麦记的清真认证受质疑,其巫裔市场将进一步被竞争者吞噬。
一项调查显示,清真认证和食品安全是巫裔考虑快餐的主因;同时,城市巫裔吃快餐的比例也比其他族群高,也有上升趋势。
清真是门生意。国内清真食品认证的门槛高,条例严苛,并非所有餐馆都能应付。至于蛋糕,也不是所有蛋糕都有清认证,特别是自家烘培的蛋糕。
某些蛋糕的烘培过程中使用酒,一些食材原料或含有猪油等非清真成分。这都是穆斯林不能食用的。
麦记“道歉+不歧视”声明,目的是安抚非穆斯林,但效果不大。不满的消费者已发起杯葛,一些则延续“热狗”事件的火气,认为无需委曲迎合。
互相尊重,包容接纳是多元社会绽放光芒的重要元素。我能理解麦记夹在市场生存和政府条例之间的两难,除非麦记店内出售自家蛋糕。
考验我们的不是杯葛麦记与否,而是为何国家陷入简单二元化,坠入一种莫名的焦虑环境,日常事务都被贴上宗教标签,深怕误踩禁区惹得满身蚁。
谁扩大宗教机构的权限?谁默许伊斯兰化的不断推进?谁忘了大马建国根基是世俗精神?如今谁在捍卫大马的多元开放呢?
我们在没有狗的“热狗事件”中吃败仗,如今又输了“蛋糕事件”。2017刚开年,麦记不会是受最后一单,未来360天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