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8日,纳吉宣布2016年财政预算案修正案时表示,政府将从各种撙节措施中,省下90亿令吉。
言犹在耳,财政部于3月22日向国会提呈2016年附加供应法案,因预算不足而追加33.1亿令吉。
这笔拨款用在法定基金(23.3亿)、房地部(5.7亿)、教育部(1.2亿)、外交部(1.3亿)、交通部(5823万),以及首相署(5035万)。
有别于1月28日的高调,当时纳吉亲自在布城国际会展中心,以现场直播方式向全民展现政府勒紧裤头,砍拨款减开支,与民共赴时艰的态度。
财案修正不到2个月,如今又来一次修正。3月22日的“再修正”低调进行;由财政部副部长蔡智勇向国会下议院提呈“再修正”的预算案(附加供应法案)。这次没有直播,少了掌声,也无排山倒海的正面报导和后续跟进。
蔡智勇认为,虽然2015年财案超出原本预算,但财政赤字可维持在3.2%。财案的“再修正”就是要国库出钱,而非增加政府收入。
为 何财政部草拟财案修正案时,没能预算到这笔部门要求的额外开支预算?是财务规划不到位?还是早前的修正案,只是满足部分人士而已,并非真正的戏肉?其实 33.1亿令吉只是附加供应的一部分,尚不包括22.9亿的债务开支,以及3.9亿发展开支。若总和3个部分,财政部要求的额外拨款总数是59.9亿令 吉!
换言之,政府1月28日宣布省下90亿令吉,不到两个月,只剩下30亿。规划失策,导致撙节的贡献被削弱,少了60亿或2/3的款项。
1月的修正案是根据每桶国际原油30至35美元计算。如今的价格上升至每桶约40美元,政府应有额外盈余,石油收入也该增加。政府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而提出附加供应法案?
2009年纳吉拜相和兼任财长后,除了准时向国会提呈财政预算案之外,也“定期”提呈附加供应法案,要求额外拨款给超出预算的部门。
2014年财案要求的额外拨款是65亿令吉、2013年则是150亿令吉,以及2012年为240亿令吉。
附加供应法案的聚焦点远远比不上内容详细的财案,因为财政部没有详细说明拨款的用途,只提供简单原始数额和受惠部门。
财政部属下的预算案小组草拟财案前,必须有全盘大计,掌握所有部门的相关数据(要快和准),精于计算和取舍;另一个重点是官员不受政治力量摆布。
若部门缺乏拨款或开销超支,首先应削减部门非必要开支,调整轻重缓急的先后秩序,节省款项,而不是马上要求额外拨款。
公帑都是纳税人的钱,国会不是无上限数额的提款机,钱不够用就马上提款。这不是谨慎管理财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