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地标的建筑,不只可代表著一个城市的风貌,叙述著它的故事及历史,背后更是一种权力的显现。就如国油双子塔对敦马哈迪而言,这摩天楼不只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形象,更是他的政绩遗产之一。
如今由纳吉执政下,推动兴建的独立国投118层摩天楼,一旦完成,将会是全球第5高及全国最高的建筑,并将会成为首都的新地标。这也令人疑问,纳吉是否要通过兴建此摩天楼,把兴建国油双子塔的马哈迪比下去?
当然,令人关注的是独立国投摩天楼在2010年提出时,曾面对著社会的反对声浪,这些反对的理由,如将对附近学校,甚至社区带来的社会成本:交通的阻塞、国家文化遗产的破坏,是否就此不存在了呢?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项巨型计划下增加的购物商场及办公楼面积,会否加剧市场目前已过剩的局面,最终沦为另一项白象计划?
相比起把资源投放在教育领域,推动大型建设如基建及地产发展,不只可短期内带动起经济成长,转移许多眼前的问题,包括政治上的挑战,甚至把体制结构的弊端隐藏起来。
然而一旦这些投资建设,欠缺经济效益,缺乏需求,将会带来灾害式的浪费,甚至会否陷入“劳伦斯魔咒”,即摩天大楼建成之日,也将是经济衰退之时?
尤其当一项发展的决定,不以市场为依归,不考量地方上的需求及民情时,反由一小部分特权精英拍板决定,其结果不只是对社区自主的破坏,其带来的资源的浪费,也等于是一种人民看不见的税收,更形成把公共的财富或资源,转移到管理不佳的地方政府或国企身上。
最终,这只会导致贪污腐败的风气,甚至阻住了社会合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