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衣服会说话,看著当下发生的服装惹祸,面对目前各种服装限制,衣服应该会问:“为何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做错了什么?”
怎么是这些衣著?从陆路交通局、政府大厦、医院、学校,甚至机场都有。若情况没被纠正,这些被过度执法的“衣著指南”现象将向传染病般,火速蔓延至其他地方。
一旦置之不理,疫情爆发扩散,大马沦为笑柄,赔上国家声誉。再多的道歉也挽回不了丢失形象,道歉不是解决问题良策。
任何文明社会都有一套符合当地社会需求,合情与合理的运行规则,不会建立在吹毛求疵,哗众取宠,以及鲁莽武断的基础上。
政府部门早有“衣著指南”,不是什么新鲜事。人民都懂得尊重场合,不会故意低胸迷你裙或背心短裤进入政府部门,除非她/他刚到大马。
过去一直相安无事,无人踩界挑起“衣著指南”,因为大家心中有数,明白服装底线。脑袋正常的人去官府衙门处理公务,并非示威闹事,总不成为难自己,公务办不成,还要被人指指点点,成为讨论对象。
偏偏“纱笼围身”和“拒绝进入”,显示问题的严重性。当局,特别是拿鸡毛当令箭的人士,不应为难,甚至刁难前来办公的民众。
顾名思义,公共服务就是以提供服务给身为主体的公众,政府努力改善公共服务,设立一周7天开放的城市转型中心(UTC),延长办公室时间方便上班族处理公务。
可是,一些官员把“衣著指南”视为尚方宝剑,以宗教角度要求所有族群必须迁就,也有先斩后奏情况,反正一切奉政府之名行事,不会有错。
衣著服装的本意是遮蔽身体和四肢,除了极少数人没有穿著衣物之外,所有人类都穿戴衣物。
穿衣可以保护身体,如驱寒保暖和免受蚊虫叮咬;宗教说法是遮羞,避免产生遐想,这种观点近来非常流行。
还有一种刚好与遮羞相反的观点,即衣著是为了吸引异性,凸显某些身体部位和修饰身体的不足之处,展现最美及最壮的一面。
有朋友问,为何媒体近期不断报导服装事件,仿佛受感染般,连续多天报导内容相似,只是主角、地点和服装有别。难道没有其他更重要的课题了吗?言下有责怪媒体渲染之意。
我说,这是一项有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层面的课题,频频发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当局必须正视和纠正偏差。若简单处理,凝聚不起舆论压力,事情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这是我们要的社会吗?
媒体也曾集中报导特定事件,如去年女路霸Kiki驾驶盘锁事件后,陆续发生的路霸事件;更早前的连串掠夺和街头罪案。
媒体是社会的缩影,真实的新闻事件随时影响我们。衣著事件看似简单,背后或隐藏著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公众利益,也是媒体利益。虽然涉及的机构已回应发生在他们范围的服装指南事件。但是,很难避免其他的地方不再发生,因为我们缺乏吸取教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