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死了,其精神或主义却还活著。有铁娘子之称的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虽然已逝,但其在1980年代,在经济上推动的“新自由主义”,让肩负著公共服务职能的国家企业私营化的经济模式和概念,对远在数万里外的前殖民地─马来西亚,至今还是活著的,甚至变本加厉。
由提供电供的国能、到水供公司、马电讯、大马邮政公司、南北大道至英达丽水,这一切都是当年在以减轻政府负担、去官僚作风,提高生产力、竞争力、效率为目标的私营化政策下诞生或延伸出来的。
然而,自1983年私营化政策推出以来,从不时传出的不满垃圾处理的投诉,至国能的新电表收费在争议中被搁置,再到英达丽水截至2010年亏损高达8亿令吉,不仅显示了私营化不一定能改善服务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反而反映出当年私营化政策下的种种弊端,尤其在制定收费上,不时以各类借口来增加人民的负担。
这在南北大道收费上最为明显,政府不单要保证其流通量,甚至还须依据合约,依据年限调高收费,在面对民众反对压力时,政府更不惜以公帑赔偿大道公司,做为不调整收费的代价。
以目前公务员超过120万的人数及每年庞大的行政开销来看,国阵依然延续的这个私营化政策,不但没有减轻政府的负担,反而令政府不时还得出手拯救,因管理不当,陷困的私营化公司。马航、英达丽水和国家基建公司,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实例。
更严重的是,如许多研究及学者所言般,私营化政策,成了巫统对经济和政治权力再分配的手段,更洐生了党国资本主义对公共领域的干预和垄断,以及政治上的裙带、朋党及寻租的现象。
通过发出执照、公共资产转移及垄断营运,使到国家的财富流入与执政党关系密切者的口袋,并培养出一批土著及非土著的新富,但却无助解决社会的贫富不均。
面对如此的官商结合及财富的不均现象,反对党更因此把私营化(Privatisation)称为海盗化(Piratisation),嘲讽私营化如“劫贫济富”,好处只利惠特定人士。
在这样的政经结构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财主在大选时,可公然以派钱给选民的方式,为其所属的政客或政党拉票了。
如今撒切尔已逝,但其当年经济领域上的“新自由主义”,却在异地开花,结出不同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