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里人声鼎沸。围绕在桌边喝茶的张叔、杨伯、林叔在热议著些什么。只见他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声细语,忽然间林叔扬起手中的报纸说:“不,报纸写说那个受害者的死亡时间是昨晚7点多!”
另一边厢,杨伯将平板电脑的屏幕一滑,指著荧幕说:“今早的警方最新消息明明就说死亡事件是晚上10点,报纸过时了,而且,只是引述消息,都不是官方的!”
随即,那份报纸就被丢在一旁,无人问津。
不要惊讶,这个画面绝对会在未来,不,可能当下就已经发生了。曾经何时,我们的平面媒体已经沦落得如一名掌握著最过时资讯的咖啡店三姑六婆一员,被人耻笑“八卦”得来的消息不实后,还仍独坐在角落,唠叨自以为是第一手的“独家”资讯。
平面媒体没有意识到自身正在日渐丧失地位和角色,近日更如濒死前的狂欢般,大事炒作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而且更多时候,新闻重点只放在案情本身,钜细靡遗的访问每个受害或加害者家属朋友或者“可能的目击者”,对直接或间接导致事件发生背后的社会议题和其他结构性问题的深度报导,往往乏善可陈。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争议了。然而各位敬爱的同行,可能也包括我自己,仍然在乐此不疲地陷于如此浪费精神浪费体力,更可能搭上个人安危(社会新闻组同事采访时被家属痛骂殴打也不是新鲜事)的恶性竞争之中,是为了什么?
因为读者爱看社会新闻,所以这些声色膻腥得以刺激报章销量?然而这些新闻真的是“大多数”的读者爱看的吗?我们的报纸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受众群在何方?媒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
当应该作为严肃的大报每天拨出4大版或更多来报导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或大事渲染(无论有无掌握实情)一则社会新闻的案情(例如近期的保姆疑致死女婴案),甚至在执法和司法单位对案情仍未有任何结论之前,就在所谓每日点评中未审先判声讨涉案者,我们又如何义正言辞地斥责网上对平面媒体的各种谩骂者为不经大脑发言的乡民?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
各位和时间赛跑冲锋陷阵的同行,或许,允许自己拨出一分钟时间,停下脚步好好思考吧。当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已经可以取代你传播资讯的地位,当只要人手一机人人都皆可成记者的今天,再不进取,我们真的,真的就只会变成咖啡店里,不是很受欢迎的八卦大军一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