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回乡,见了睽违多时的堂侄儿女们。观察他们的生活,除了去学校,就是上补习班,在家空闲时就看看电视或上网打机,此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这 可能也是很多小孩现今生活的写照。不知打从什么时候开始,补习开始蔚然成风,而且有越来越盛行的趋势。我记得在小学念书时,班上同学并无补习的习惯,只有 一部分会在面临小六检考时才去补习,以期考到好一点的成绩。如今世风遽变,竟有不少小小幼童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补习了。
家长愿意耗费大笔金钱缴补习费,并不惜舟车劳顿,频繁接送儿女往返补习中心,出发点自然是为儿女著想,期望他们加强知识吸收,未来前程则更平坦。然而,若是求之过甚,“过度进补”只会造成失去了教育的原本意义,可谓舍本逐末。
为什么要补习?就功能来说,补习的主要用处是弥补学校教育上的不足。基于每个人资质不同,加上教育制度的缺陷,并非每位学生都有能力在课堂上完全吸 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跟不上进度的学生,额外的课业辅导或许会有一些帮助。然而,现在的趋势却是,补习班内并不乏学业水平在中上以上的学生,是否有这 个必要呢?
就性质而言,补习是功利性的,多数报读补习班者不外是希望考取好成绩。为了达到目标,补习教师的一些授课方向难免会带有投机性质,比如预测考题、给 考试贴士、提醒学生该著重哪些重点。这其实也是学校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延续。当然,我们不能用偏见的眼光或以偏概全,说所有补习老师都是那样上课,但消费者 对它的要求,决定了它的基本性质。
教育应是求远效的,不能只图近利。好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引发他们对追求知识的兴趣。补习班是以钟点计算,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课里,除了应试必备的知识,教师还能向学生灌输些什么?
另一方面,补习班也面对师资素质良萎不齐的问题。许多授课老师只是补习赚外快的工作人士或大学生,非教育专业毕业。
思及以上种种问题,实在得仔细考虑,是否有没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上补习班。试想想,每天上完课后,就赶去上补习班,再拖著疲惫的身躯回家,继续为小 山堆般的功课拚搏。待所有事物完成之后,一天的生活大概也就结束了。这是一个没有想像、没有游戏的童年,他们活得像一个常年为生活担子而忙碌的成年人。
我问堂侄儿,喜欢上补习班吗?他说:“喜欢啊,可以和朋友一起,不然在家也很闷。”问题是,为什么他们的社交活动不是建立在打球等活动,而是在补习 班度过?我看著他和几个妹妹的面容,只觉得他们自上学以来,已不似以往那般精灵淘气,少了一份活泼,昔日笑颜烙上一丝莫名的疲惫神态。
文:林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