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盛会圆满落幕了,这多得一众“网络暴民”的大力推动,面子书一夜变色,集会绿潮汹涌,为“绿色民主”奠下了基础。简单来说,这场运动意义有二,一是促进公民意识,鼓励民众勇于挺身捍卫自身权利;二则是唤醒对环境正义及反公害的醒觉。
无论如何,在嘉年华过后,如何把一时的激情,转化为对环境议题的深切关怀与思考,仍需许多深耕不懈的努力。因此,本文不拟再为这场盛会多加一些锦上添花的美誉,反倒想谈谈一些“题外话”。
说完全是“题外话”也不尽然,因为网上先前已有一些零星的讨论,只是未引起太多关注,那就是稀土需求与消费者的关系。而在隆市同步举行的226绿色 集会里,当时也有位参与者展示一块纸板,其内容不同于其他的反稀土厂标语,而是指出17种地球稀土元素都用于制造智能手机、手提电脑及相机镜头,并提醒: “我们是否应开始深思我们的消费需求?”
聪明的人们利用稀土元素发明了各式各样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科技产品。然而,以这样的聪明才智,却没办法妥善地解决这些产品馀下来的工业废料,为人类维持一个可以永续生存的环境,实在匪夷所思。
对于废料如何处置,有人说,丢到偏僻一点的地方去就没问题;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严格管制,确保其获妥善处理。但这只是完美的理念,并不具备得以彻 底实践的意义。我们不能忽略财团机制的本性——逐利,以及人性中的惰性与贪婪,善于钻法律漏洞的能耐,使这些理念无法良好地实施。
来个假设,如果莱纳斯在马来西亚拿不到营运执照,它会在哪里建稀土厂?我们当然可以乐观地期待它回澳洲设厂,并接受更严厉的环境监督条例。但另外一个较大的可能是,该公司将把厂设在另一个缺乏舆论监督的第三国家,以降低营运成本。结果,仍是有人受害。
即便监管机制完美无暇,也不代表没问题。须知辐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140亿年,而世上并无一种容器可以维持140亿年不损坏,因此废料需要长久不懈的管理。在这漫长的过程里,如何担保这些辐射性物质不泄漏?日本的核事故是个惨痛的教训。
累积越来越多的辐射性废料永远是个负资产,谁也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然而,稀土带来的庞大利润,让财团虎视眈眈,企图分一杯羹。
要摆脱废料祸害,最简易的方法,无非是不让稀土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无可否认,许多科技产品在现今生活中成了一种必需品。在没找到稀土的替代品之 前,我们暂时不必苛求完全弃之不用,但应尽可能避免一味追求潮流、时髦,为了抢购最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没必要的消费。须知科技的目的是为人类带 来更美好的生活,不应本末倒置。
追求环境正义未必全靠上街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贯彻,一人一小步,或许更为重要。当大家都在广泛宣传稀土厂危害资料的当儿,我们是否有了这样的觉悟呢?
林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