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是一种最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蔬菜,看似容易栽种却又颇受气候影响;农民将菜园打造成半温室,以保持苋菜高品质。
苋菜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尽管苋菜种植不限地区,种植在花盆或陆地上都行,但苋菜却是一种颇受气候,尤其是雨季影响的蔬菜,所以要种出有嫩度及入口爽滑鲜香的苋菜,一点都不容易。
苋菜的烹调方法非常多元,也因品质佳的苋菜爽滑鲜香及有嫩度,因此许多餐馆厨师都首选它来烹制上汤苋菜。
拥有35年种植经验,在芙蓉申达央芽笃再也种植苋菜的菜农胡德周(64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由于其父亲也是靠种菜为生,因此他从小就在父亲耳濡目染下,燃起对种植的兴趣。
他解释,苋菜一旦被暴风袭击,菜叶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根部也会硬化,以致苋菜的品质受到影响,甚至失去嫩度的口感。
“而半温室种植法,不仅能有效避开狂风,同时也有效借助遮网,挡著大雨滴直接落在菜叶上,以避免菜叶遭到破坏,甚至造成苋菜叶出现多个洞口。”
“设立半温室菜园,可谓比较有把握种植出优质的品种,另外还要结合肥料及肥沃的土地,才能让苋菜长得更为茂盛。”
胡德周表示,苋菜需要细心照顾,包括苋菜容易受到气候影响,尤其是遇到雨季,更会破坏了苋菜的嫩度,所以目前并不多人种植这类蔬菜。
针对需栽种多久就可收成,他续说,从种籽开始播种苋菜,大约在20天之内,就可以开始收割了。
他分享时指出,不算苋菜的根部,苋菜必须保持在10至11寸的高度,不然生长得过高,就会导致整棵苋菜非常粗壮,变成了大苋菜,树叶就会不嫩,而且口感不好。
“一旦苋菜长得太大棵,品质不理想之外,很少餐馆会要取货,因不适合用于烹制上汤苋菜这道佳肴;换言之,小棵的苋菜口感更滑嫩,更受市场接受。”
出外创业屡败屡战 胡德周兜兜转转回到种植业
虽从小对种植感兴趣,不过胡德周并没有一开始就投入种植业,反倒是先出外尝试创业,尔后才跟随父亲步伐,一脚迈入种植业。
他表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种植业发展,而是毕业后,自己先在外打拼,经营小贩中心卖茶水、食档等,由于当时行情不景,最终走向结业。
“于是在我27岁时,我就改行,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投入种植业。”
他披露,当时籍著自己的一些心得,在雪隆区开始了种植农作物,并把蔬果类交到批发市场。
胡德周称,那段时期,他都是把蔬果类批发到批发市场,但基于经常被人压价,甚至任人宰割,造成批发的蔬果类获得的利润非常小。
他说,经过10年的打拼后,因无法再承受被别人碾压价钱的情况,于是便决定结束了雪隆的种植业,回到波德申宜唛区重新开始。
他指出,经历了重重波折后,如今他在森州占有150英亩地段,种植逾10种的蔬果类,而在申达央芽笃再也占地30英亩,则分别种植苋菜及香港芥兰菜心。
他坦承,刚开始时,他也是通过向其他人学习以及互相交流种植技巧,从而研究出更合适的种植方式,让本身拥有更细腻的种植技术,才得以维持到迄今。
进化成企业化 一手包办种植及批发
因不满曾在批发市场被人压价,以致后来让他萌起将农作物及批发融合一体,进化成企业化,一手包办种植及批发工作。
其中,胡德周主要负责种植领域,而把农作物开拓及销售到市场这部分,则由胡德周外甥女的丈夫李俊强负责。
李俊强对《东方日报》表示,本身接触种植业仅有区区两年时间,都是向妻子的舅舅学习种植农作物,不过目前他主要是管理企业这一部分。
他说,把农作物进化成企业化,从种植到批发货源,他们都是一手包办,完全不假手于人。
“由于我们把农作物批发到批发市场时,面临一直被人打压价格的窘境,最终就有了自己批发到市场的概念。”
他披露,他以前也是打工一族,但为了改善现有的生活,就毅然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主要负责开拓市场,把蔬果类批发到大型的超级市场,尤其是苋菜,直接批发给各大大小小的餐馆,因苋菜主要是餐馆的必备菜肴。
李俊强指出,只有自己一手包办,这样他们才能够维持本身的利润,而不是任由批发市场者宰割,或依赖批发市场出售所有的农作物。
他称,目前苋菜市价为每公斤10令吉至14令吉之间,而他们每个月的出货量也达到500公斤。
他续说,其实在疫情之前,苋菜每月出货量可去到1吨,因那时候有足够的人手,如今因缺乏员工,所以无法在同一时间大量种植,因为这样会难以兼顾,无法保持优质的品质。
“所以目前种植量会比疫情前来得少,但却有效保持著苋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