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古楼港内海上网箱养殖业以金目鲈一支独秀,业者通过网箱养殖,不但掌控鱼只收成产量和重量,更因水质适宜而盛产肉质细嫩肥美的金目鲈。
瓜拉古楼村民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投入海上网箱养殖业,目前约有20余家设于港口内养殖场。
因处于瓜拉古楼河下游,距海口不远,水质属于半淡咸水,适合广盐性鱼种生存,即耐受外界广阔范围的盐分浓度的变化,还能生存的鱼种。
当中,金目鲈(也称石甲鱼,Siakap)则属广盐性鱼种,主要栖息于河流下游出海口地区,并成为古楼海上网箱养殖场的主要养殖鱼种。
瓜拉古楼海上网箱养殖业者林珠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古楼网箱养殖场以金目鲈为“主角”,占约70%至80%,其他鱼类如红槽、龙虎斑或石斑等充当“配角”。
网箱养殖多优势
他解释,养殖场位于古楼河的下游,海水含盐度介于7度至10余度,若是下大雨上游河川的水冲泻而下,更进一步稀释咸度,所以,适合养对环境适应力强的金目鲈。
“石斑也能养,但适合度没有金目鲈高,红鱼则不适宜,因为红鱼的生存环境,要求海水含盐度20余度。”
他分析,网箱养殖金目鲈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可掌控鱼只收成的产量和重量,这是海上捕鱼所缺少的优势。
他说,网箱的养殖密度高,存活率也高,而且看管人员每日都给予充足的饲料,鱼只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肥美。
林珠来的养殖场总共有80余个网箱,网箱大小不一,有10尺乘12尺、28乘28尺,以及36尺乘36尺的网箱。
“36尺乘36尺的网箱可收成3至4吨重的金目鲈,养殖密度约2000条,若网箱内是每条3公斤至4公斤的大鱼,则只有千余条。”
他提到,市场对金目鲈重量的需求不一,1公斤多的鱼要养7至8个月,2公斤的要养1年余,3公斤的要养1年半左右。
他说,当地养殖户的海产多数是批发予鱼行或收购商,再转销至各地的市场,包括吉隆坡、柔佛、槟城,以及新加坡等,当然也有钓鱼场会直接向养殖户购买活鱼,供客人垂钓的用途。
“价格会波动,介于每公斤11令吉50仙至18令吉50仙,而每公斤16令吉以上就算是可观的售价。”
他表示,由于金目鲈的肉质鲜嫩多汁,无论是油浸、清蒸、炸、酸甜或酸辣煮法等都行,价格也不高,市场需求相当高,所以,看好其未来前景。
每天1次 潮水静止才能喂食
海上网箱养鱼有学问,业者得待涨潮涨停,潮水几乎呈静止状态之际喂食,鱼才有胃口进食。
林珠来分享说,3至5寸的鱼苗喂以鱼饲料,6至7寸小鱼就可以喂碎鱼肉,大鱼则以小鱼或鱼头为饲料。
他告知,每天喂一次,时间不一定,即在涨潮涨停后才喂,一般在下午2时至5时之间。
林珠来说,若要开辟新养殖场需一笔资金,以购买鱼网、浮桶、木板等设备,惟他则是在七八年前向人顶来经营。“目前,最大开销是鱼饲料,每日的鱼饲料成本介于千多至2000令吉,其他费用尚有鱼苗、人工及保养费用。”
根据鱼只大小分箱饲养
鱼苗养5个月多月后,业者将根据鱼只体型的大小,为鱼只分网箱饲养,以方便未来的销售。
林珠来表示,不论金目鲈鱼苗来自本地或泰国,首要选购品质优良的鱼苗。
“体质健壮的鱼苗少疾病,成长快,业者也较省时、省事和省经费。”
他说,一般购买3至5寸的鱼苗,养约5个月多后,再根据鱼只体型大中小分网箱,让体型相仿的同饲一箱,并根据鱼只大小,饲养在网孔1寸至3寸的网箱内。
他补充,分箱饲养除了方便销售,也因为金目鲈拥有掠食本性,若同箱内的鱼只体型大小悬殊,就会出现大小鱼相残的情况。
另一方面,林珠来坦言养金目鲈也有一些风险,即鱼苗养至3至4个月后,有时有些会感染“脱鳞病”,一旦感染存活几率低,则肯定会损失一些鱼。
每隔20天换鱼网
据他了解,这与水盐度过高有关,惟6个月以上或大鱼就少感染“脱鳞病”。另外,他指业者也要确保鱼网没有破,以免鱼只溜走。
他认为,网破有时是人为疏忽,有时是鱼头伸越网,引来水獭食鱼而咬破网,但这种情况不多见。
“每隔20余天要换鱼网,因为网在水中久了会生长一些藻类或有污物堵塞网孔,影响清新的水流经网箱,且不利箱内鱼排泄物的排除,以及天然饵料和溶氧的补给。”
他说,多年前常发生上游的污水流下,造成鱼只死亡事件,幸这些年来情况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