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25日讯)随著社会对心理健康议题的关注增加,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开口谈论情绪与自杀念头,槟城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 Penang)培训总监李阮东指出,去年协会接获的WhatsApp求助量激增78%,电话求助亦增长25%。
“最年轻的来电者只有12岁,他们习惯用文字表达情绪,因此我们也正计划把服务时段延长至凌晨2点,而夜晚是最孤独的时刻,能多陪伴两小时,也许就能拉住一条命。”
他是接受《珍珠快讯》的访问时指出,目前该协会正积极招募来自不同年龄与背景的志愿者,以填补陪伴空档,跨世代的沟通模式不一样,青少年偏好文字,年长者则倾向语音,他们需要各种声音来对应不同需求。
李阮东说,所有志愿者都需经历8周的理论与实务训练课程,再经过16周试用期,由资深导师陪同,他们不提供建议,也不诉诸同情,而是协助他们看见选项,由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他强调,“我们不教你怎么拯救他人,而是教你怎么陪伴他们找回自己。”
目前只要年满21岁、愿意投入时间与心力倾听者皆可申请加入。协会也欢迎学校与机构合作,推动心理健康讲座与活动,所有服务皆为免费。
有兴趣者可电邮: [email protected]
此外,槟城心灵扶助协会主席莎拉斯比蕾(Saras Pillay)说,每一次的陪伴,都是一场看见光的旅程,她见证过无数生命,在黑暗中找到勇气与出口。
该协会现有约80名志愿者,每日平均安排3至5人轮值,主要透过电话与WhatsApp提供支援,但随著求助量年年攀升,人手已逐渐吃紧。
“我们的服务时间是下午3点到凌晨12点,因为傍晚至深夜是人们最容易感到孤独的时段,而现阶段仍无法涵盖凌晨等关键时段,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亦有空档。”
她指出,志愿者需每周投入至少3小时,但工作调动、生活变化甚至心理疲惫,都是志工难以长期坚持的原因,然而,仍有一群坚守多年的志工,把这里视为“温暖的大家庭”,彼此扶持。
“成为Befriender,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成为一个能安心倾诉的对象,我们提供的是情绪上的支持,这比说教更重要。”
她说,许多年轻人不愿对父母开口,却愿意与Befrienders诉说心事,而这份信任,往往是一场疗愈的开始,陪伴的过程,也让自己学会更不带偏见地聆听,成为更有觉察力的人。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