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3日讯)十八丁于2015年发生90%生蚶死亡浩劫后,让当地养蚶业严重受挫,惟在今年,当地的生蚶死亡率却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令该行业再露一线曙光,使业者纷纷盼望迎来的鸡年会更好,重振十八丁养蚶业过去的辉煌。
有“蚶都”之称的十八丁,在2015年面对有史以来的最大浩劫,养蚶业者怀疑是海底泥浆土质产生变化,或是水质受污染,以致高达90%的蚶苗及成蚶死亡,造成业者血本无归。
根据记录,当地养蚶业者是在2015年4月份,发现生蚶死亡率上升至70%,5月份飙高至90%,并从每日外输600包,每日重达70公斤的生蚶,下滑至每日不到100包。
业者在严峻的挑战下束手无策,只能被动地苦守,所幸经过一年半的寒冬,业者在今年发现生蚶死亡率开始有所改善。
惟不同的养蚶场情况不一,从近期捕捞的生蚶存活率来看,最高的生蚶存活率达到60%,也有一些蚶场业者称仍在亏本,生蚶存活率还是不到20%。
至于这一两个月刚撒下的蚶苗,有的存活率相当理想,有者达到95%,但最终能否顺利成长至推出市场,则有待今年杪或明年才能知晓。
十八丁养蚶公会主席郭生南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十八丁海域的生蚶和蚶苗在2015年开始大量死亡,即使政府部门介入调查,至今都未有答案。
他说,生蚶的死亡率如果达到90%,业者基本上是血本无归,若存活率达到30%,业者就不会亏,但这几个月来,当地养蚶场的生蚶死亡率已有所改善,没有这么高了。
养蚶场情况不一
他指不同养蚶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蚶场近期撒下的蚶苗,死亡率相当低,是很好的现象,但还须观察蚶苗以后的生长。
他指出,2015年在十八丁引发的蚶劫,业者只能苦苦坚守,所幸今年有所改善,有关事件就只能当著自然灾害,希望来临新的一年,一切都变得更好,期待此行业能恢复回去的辉煌时期。
价格翻倍 业者叹无“蚶”可卖
也许是海底土质问题,也许是海水含氨量过高和其他原因,导致十八丁蚶产量近年大幅度减少,蚶价随之翻倍,惟养蚶业者却感叹无“蚶”可卖!
十八丁捕蚶渔民卢远德指出,过去一包70公斤的生蚶,可卖70至80令吉,但现在视蚶的大小,则可卖200至300令吉以上,虽然价格不错,但蚶量仍少,价好也没更多的蚶可以卖。
他受访时说,以前十八丁每日的蚶产量,平均都有约600包,现在情况虽有改善,但每日的产量还是不到200包。
老港捕蚶渔民李瑞坚则说,在发生大海啸后,十八丁的蚶产量开始下跌,但还算是不错,直至2015年在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生蚶大量死亡后,当地的蚶产量正式跌至谷底。
他指,庆幸的是今年的情况突然改善了很多,有的蚶场捕捞到的生蚶,有40至60%的存活率,惟有的蚶场情况还是很糟糕,收成不到20%。“今年初撒蚶苗下去,发现蚶苗成长情况理想,但业者还不敢大量撒蚶苗,并持续观察情况。”
此外,十八丁辉记有限公司董事李腾坡则表示,今年情况仅是稍有改善,业者基本上还是在亏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