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数据,过去10年内,华小的土著学生占比例达18.52%,非土著在国际学校的入读率6年内则增30.6%; 此趋势引发对华小非华裔生比例上升以及华裔生人数流向国际学校的关注。
对此,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主席谢立意认为,非华裔学生的新增显示华小办学理念获友族的认同,华小已发展为多元化学校。
他说,即便非华裔生增多,但教总始终坚持华小办学不能失去特色,包括华文作为教学和行政语言,这是不可妥协的原则。
谢立意对《东方日报》指出,友族家长选择华小,是希望孩子学习华文,因此华小在教学和活动必须保持原有的模式,例如周会时必须使用华文。
他补充,他理解一些华小校方透过双语发布通告以方便友族家长,不过将华文作为次要语言的建议并不符合华小的办学目标,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谨慎处理,以免对华教、华小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他看来,非华裔家长选择华小是因为看到学校优质教育和教师的认真教学,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华文和中华文化,新增未来就业的优势,这种做法也为不少微型华小提供了生源,也避免学校因生源不足而关闭。
但谢立意也坦承,非华裔学生增多,也让华小面对如何让各族学生迅速掌握华语的新挑战,因一些非华裔学生的家庭语言不是华语,回家后也不使用华语,会影响掌握华语能力。
“华小教师通过制定合适教学方法和坚持使用华语与学生沟通,尽管教学过程不易,但老师们以敬业的态度和有教无类的精神,确保每位学生包括非华裔学生,获得良好教育。”
他说,相较起来,一些城市非华裔学生相对更能更好掌握华文,不排除是都市家长教育程度较高,更重视孩子的学习,会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提升。
对于有些友族学生面对无法掌握华文的困境,谢立意则建议,相关的华小可在课后提供额外辅导,助非华裔学生更好掌握华文。
据1979年《内阁教育报告书》,1971年西马华小计有41万3270位学生,非华裔学生占0.8%,如今,华小学生总数49万607位学生,保守估计非华裔学生占约20%。
此外,谢立意表示,一些微型华小因华裔家庭迁移而缺乏学生来源,因此校方会招收非华裔学生以维持运作。
他认为,我国的单元化教育政策对华小带来冲击,尽管华社千辛万苦争取的新建华小申请获批,却面对校地和建校经费的困境,可谓旧问题未解,新问题又来。
他指出,政府未对华社提出的兴建各源流学校的机制作出积极回应,教部最近提出的“捐款建校计划”被视为推诿政府应承担的建校责任,对华小不公平。
他提到,在兴建国小时,政府拨出校地和经费,将建校工程纳入大马计画和财政预算案。 然而,华小却没获得如此公平待遇,教总欢迎企业捐助,但如果政府规定必须通过企业捐助才能建校,教总坚决反对。
为此,他促请政府和教育部废除不利于母语教育发展的政策,确保各族母语教育获平等发展。
国际学校与华小和独中可形良性竞争
另一方面,据教育部资料显示,从2019年至2024年,国人在国际学校的入读率增长34%,其中土著学生增长49.4%,非土著则增长30.6%。
谢立意不讳言,国际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小班制和优质师资,的确吸引了不少经济条件允许的家长倾向于将孩子送至国际学校,以期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或为未来出国深造做准备。
他表示,国际学校受我国家长欢迎,其中原因也反映我国教育制度存在问题。
为更好了解实际情况,他希望教育部公布更详尽的数据,涵盖各族群在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
他也举例,一些华小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衔接国际学校的学制,在孩子六年级未毕业前就转学,这主要发生在雪隆和柔佛新山区的华小。
他说,虽然国际学校对华小和独中构成挑战,但良性竞争有助提高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