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掀起的香港雨伞运动,除了造就学生领袖黄之锋等人之外,几乎让世界对香港改观,那个曾经讲求功利与实际的香港市民在一群以学生为主的带领下,占领金钟,在街头睡了两个多月。期间市民的高度克制,也让许多媒体不禁赞叹香港的公民社会如此成熟。
一年之后回望雨伞运动,到底这场不只是香港,甚至是东南亚最长时间的占领运动对香港带来了什么改变,对周边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香港著名时评员兼《主场新闻》创办人刘细良日前来马出席系列讲座期间,接受《东方日报》的专访,畅谈雨伞运动与新媒体的点滴,有反省、有展望、有批判,亦不是给我们自己公民社会一个借镜。
【问与答】
时局造就《主场新闻》
问:《主场新闻》的关闭,是否也意味完成了其历史任务?
答:之前在香港,从来就没有人认真看待“行动媒体”(mobile media)所带来的资讯革命。以前我们做新媒体是怎么做的呢?就是把报纸变成数码化,那就完了,我们对新媒体的发展就到那里了。为什么呢?因为老板都知道,如果互联网越成功,报纸就会越难做。所以,大家都是只做一半一半。
你看美国Hungfington Post的成功,我就跟两个朋友说,我们做一份华人版的Hungfinton Post,所以就做了。但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到了几样东西是很重要的。
第一,新媒体一定要跟社运结合,你要站在道德价值的高度,也就是说,你不可以做坏事,这些很多做新媒体的人不了解的,因为你一旦做坏事,读者太多选择就会跑掉。
第二,你必须是理念的代表,像黄之锋那样,如果你没有理念,是非不分,就一定做不起来,你一定要有很清晰的理念,才能吸引到你的读者。
第三,你必须要知道把你的新闻用不同的数码平台(digital platform)去传达,这才是最重要的。譬如,一则新闻,你可以有一个版本是放在面子书、一个是放在手机的软体、一个是放网站的。不同的电子平台性格有别。
这在当时的香港是属于开拓性的,一直到2014年7月结束时,《主场新闻》在香港每天都30万的点阅率(PV),如果换算成报纸,是非常多的。
问:今日的《立场新闻》与《主场新闻》除了股份结构不同,路线是一样的?
答:我没参与《立场新闻》,因为当初我在开始做《主场新闻》的时候就觉得,不应该是个人控制的,应该让它变成维基式的媒体,维基是没有股东的,这样才可以长久。
我那时候的想法是要成立一个由私人创办的公共媒体,只是很可惜当时和蔡先生(蔡东豪)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因为商业化模式,而我是希望以非政府组织的模式运作,才能承受政治的压力。因为没有单一大股东,所有的香港人都愿意成为这个媒体的股东,当有政治压力,大家一起分担,不用一个人承担。
问:香港市民对于《立场新闻》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答:一开始大家对于《立场新闻》有些看法,就是认为雨伞运动结束之后你才出来,就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你跑掉了,压力没有了你又出来做新闻,大家会有意见。所以,做新媒体很重要的,就是不能做会让别人质疑你的事,或者是认为你动机不良的事,因为这会让人很容易起疑。
另外就是,雨伞运动结束之后,香港的新媒体其实发展得很快。雨伞运动之间,大家很需要看即时新闻,导致在那段期间新媒体的需要是增加得很厉害的,所以当《立场新闻》出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它的特殊性。
不要迷信新媒体发动社运必成功
问:新媒体的发展让推动社会运动的本质改变了?
答:现在是一个信念的传播比任何时候都快的时代。你想,只要我转发一个新闻,可以传播给10万个跟随者,以往是不曾发生的,这个改变,对任何的建制来说,是没有办法适应的。以往政府都是通过控制媒体来塑造舆论与民意,现在这个是行不通的。
网络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权力关系已经改变了,不再是从上而下,而是从下而上。现在可以影响别人的,是有信念的人,而这些有信念的人不是在主流媒体工作;他可能是社运分子或专业人士,甚至是一名中学生。
现在有一种新的文化,就是公共意见领袖。假设一个人在面子书有15万的追随者,而他不只是帮你解读新闻,甚至帮你决定你应该要读什么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在他转发新闻的当下,已经形成了民意了。这也是新一种的政治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若要回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以理服人”, 不能用过去的手段控制舆论,想再通过报纸来试图形塑民意了。你只能够通过以理服人,人们看到你是有信念的,才会愿意跟随你。
这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对政治人物的要求也是有史以来最高。以前的政治人物都是靠利益来控制,让不愿意听你的人变成听你的。现在不是,是靠信念,是靠价值观,就算你是保守的价值观,你都可以让你的追随者认为你的意见是重要的,是可以代表他的立场的。
问:社会运动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答:千万不要迷信用社交媒体来发动大会一定会成功,其实我觉得所有事都是回到最根本的问题。第一,你行动的信念清不清晰,目的是什么。在雨伞运动中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初衷”。任何一个从事社运的人都要常问自己,初衷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这样你融合新媒体的力量才会显现。
如果你的信念不清楚,目标不正确,就算你用新媒体发动,也不会有人理你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思考能力的,不是用钱来买的。
问:这其实对运动的领导人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答:是。因为没有组织支撑,对于有魅力的领袖要求更高,因为“初衷”与理念是体现在个人身上。谁最能够演绎价值与信念,谁就能突围,因为你的领导地位不是来自政党或组织。
另外,你还要有沟通能力,将自己的信念,用生动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与群众沟通,新媒体才能发挥其意义与功能。
媒体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不是由政府或反对派垄断的。你的信念比较强,你的沟通那个能力好,你比较有魅力,再加上你可以把新媒体用得好就可以成为领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