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Threads上的一项“谁最适合再度执政”投票出乎意料地把已在狱中的前首相纳吉推上高位,让人意外地看见大众对我国首相人选的某种倾向。虽然这项投票并不能代表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但其结果无疑值得我们深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民意反应?

究竟是什么驱动了这种“回锅肉也不错”的情绪?本文尝试抽丝剥茧,从经济政策到民生感受,拆解背后的讯号。不可否认的是,从今年7月起,人民正式迈入SST(销售与服务税)扩征的时代,而紧接而来的电子发票政策,也在执行上引发诸多困扰。

这一连串政策所造成的民生压力,是否正是这场投票结果的背后主因?

BossKu的怀旧滤镜

让我们先回想起纳吉时代有哪些政策是让人觉得值得怀念的?华社对纳吉和国阵最大的心结,是一马公司(1MDB)丑闻,而马来社会,普遍反感“消费税”(GST)。加上当时的通货膨胀、马币贬值等等一连串的因素使得纳吉及国阵失去了民心。但除了这些以外,在纳吉时代,对许多B40群体和乡区选民而言,尽管当时已埋下1MDB贪腐争议,却留下了一个“至少生活还能过得去”的印象。

在2011至2015年间,马来西亚经济维持在5%至6%的年均增长率,油价稳定,且通过BR1M(一马援助金)将现金直接发放到低收入家庭手中,这些举措都让选民感受到国家确实“照顾到了自己”。记忆中留下的不是“制度性腐败”,而是“有钱花、油价稳、孩子还能上学,看病只需要一块钱”的简单满足。

不同于补贴机制或价格控制,BR1M(一马援助金)属于“无条件现金转移”,即不设用途限制,由人民自由支配该现金。《2016/2017 年马来西亚经济报告》指出:“这可以通过消费品生产的增长,间接刺激国内经济活动。BR1M通过向受援者提供即时现金,使其直接受益,并间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拿到现金后往往会立即用于日常支出,如食品、交通或孩子的学杂费等,从而对内需市场形成直接的托底作用。”这种“即时循环”的效应,不仅短期内带动了小贩业与夜市经济,在宏观层面也发挥了逆周期调节的功能——尤其在经济放缓时期,作用尤为关键。

正因如此,许多人民普遍感受到那几年经济还不错。笔者认为这大概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种“政府触及民心”的治理表达。我们可以说它是买票钱,但对许多基层选民来说,这是他们眼中“真正分到国家资源”的一次机会。这也难怪,直至今日,当我国在现实中感受到物价高涨、改革成本难以承担时,有人会怀念那个“每年固定领现金”的时代。

贪污者反受支持

再看纳吉被审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里头,各大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纳吉形象重塑的影响。纳吉的公关团队显然懂得“内容娱乐化、人格亲民化”的影响力,“Bossku”这个网络昵称应运而生。这个原本源自一张他骑摩哆与青年互动的照片,在几天之内被广泛转发最终成为他的政治重塑标签。利用“Bossku”,纳吉成功从“有污点的前首相”重新打造成“街坊大哥”。

社交媒体团队精心打造的轻松口吻、自嘲梗图、甚至在狱中发声的“人情牌”,不断地淡化他在1MDB案中的不利形象,突出其“接地气”、“亲民”、“不像官僚”的一面。

TikTok和脸书上的短视频营销更通过轻松幽默的包装,吸引了大量年轻选民的关注。时至今日,那首只有BossKu的歌还依旧朗朗上口。这种策略与社交媒体平台本身的传播机制不谋而合,使得纳吉人气爆涨。与其发表复杂政策评论,不如发吃零食“Super Ring”的一张照片,更容易获得转发与点赞,最终反过来压缩了严肃讨论空间,使得政治争议被淡化、人格趣味被放大。

对2018年后成长起来的年轻选民而言,1MDB是一个既遥远又复杂的课题,但“Bossku”却与他们真实互动过。因此在评论区里常见有网民说“他贪是贪啦,但起码那时我们日子没这么难。”显示出了纳吉在下台后的形象塑造有多么显著的成果。加上在缺乏严肃政治教育、又深受娱乐化算法主导的社交环境中,“形象记忆”往往凌驾于“事实记忆”之上,也正是纳吉“社媒复出”策略的可行基础。

在Bossku之前

除了某些人对“好时代”的怀念外,纳吉时代除了广为人知的贪腐形象,在人权领域的倒退也令许多人民印象深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煽动法令》的频繁动用,以及对言论自由的系统性打压。人们至今仍记得净选盟大集会被镇压的场面,以及各类“恶法”横行、媒体空间不断收缩的时期。学者、记者、自由漫画家,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纷纷因为表达意见而遭逮捕、传召与调查。

这不仅是人权利益受损,更像征著国家法治精神的崩塌及民主国家体制的冲击。此外,1MDB丑闻,虽然表面上看似只是一起政治人物贪腐案件,实则影响深远。多年过去,它不仅动摇了国家财政根基,更深刻重塑了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社会信任、外交关系与治理结构。它是一场公共信任的灾难,其阴影至今仍深植于国家政治文化与人民集体记忆之中。

在Bossku之前,有一具蒙古女郎的尸体上了新闻。在Bossku之前,有一位漫画家被内安法令抓走。在Bossku之前,有人在公寓养牛,在Bossku之前,有一家公司叫1MDB。纳吉成为Bossku也才短短几年,但他在成为Bossku之前所造成的伤害,我们是否可以,或者“应该”这么快就遗忘,重新再给他一次机会?

有句成语叫“好了伤疤忘了疼”,但联邦法院上个月18日才刚刚裁定,大众银行需为2010年“养牛案”中泄漏国家养牛公司的银行户头资料赔偿9000万,纳吉时代的问题我们至今都仍在解决,伤疤根本还没好,我们就还要再承担一次疼痛的风险?

新政府让人失望,身为选民的我们的确该考虑换人。但美食那么多,真的有必要选一盘回锅肉吗?这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晨跑失踪 新国男子已安全寻获

阅读全文

新国男子来马成婚3天 今早出外晨跑后失踪

阅读全文

香港两大家族陷泥泞 地产豪门“黄金时代”落幕

阅读全文

少女商场13楼坠下砸中3人 1死1伤2命危

阅读全文

【你怎么看】SST扩围 民众商家齐呼“痛”

阅读全文

沙巴州议会飙客家话

阅读全文

陈锦松:以平常心看待马华与火箭互抢功劳

名家

内阁于2024年6月25日议决,凡在2024年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中考获10A或以上成绩的学生,即便部分科目为A-...

阅读全文

孙和声:华族社会思潮的演变

名家

自古以来中国与东南亚便已有交通与贸易的往来。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时,便提到南洋各地的唐人或华人。实则,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

阅读全文

林卓锋:火箭科学易,华尔街政治难

名家

美国独立日当天,科技巨擘马斯克在社交平台抛出震撼提问:“我们应该创建一个'美国党'吗?”此言一出,引发舆论风暴,逾六成投...

阅读全文

冯振豪:泰柬冲突的前因后果

名家

5月28日,泰国和柬埔寨于两国交界菜单翡翠三角发生武装冲突,然后两国领导人采取外交沟通希望实现局势降温,然而,随著柬埔寨...

阅读全文

黄金祥:谁在制造华社分裂?马华还是火箭?

名家

火箭与马华结怨多年,双方隔空交战可说是过去数十年的常态。但最近战火炽热,已由平时的口水战,升温至大混战。中文媒体像是在提...

阅读全文

马岩岩:特朗普法案真的“又大又美”吗?

名家

美国国会通过了大而美法案,看这特朗普起的法案名字,这个“大而美”真的又大又美吗?估计对特朗普及其利益所得者又大又美,对那...

阅读全文

林德宜:以伊战争:内塔尼亚胡利用特朗普自负

名家

“祝贺特朗普总统。您以美国令人敬畏的正义力量,大胆地瞄准伊朗核设施,将改变历史。”上述为美国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

阅读全文

郭朝河:当经典成了枷锁

名家

当影剧变成全球热潮,它还能保有灵魂吗?《鱿鱼游戏》第一季本是一场关于资本压迫、人性崩坏的寓言,却也因为爆红,从反乌托邦变...

阅读全文

谢诗坚:大马政局又起浪花

名家

马来西亚从独立到今天,一共出现逾百个政党,但能够维持生存长久一些的倒没有几个。在马来亚独立前后(1957年)就已经有政党...

阅读全文

蓝志锋:达因被抄家?安华的肃贪重锤

名家

虽然前财政部长达因已经去世,他与家族留下的资产如今成为大马反贪污委员会追查的焦点,政府有意冻结,甚至充公这些资产,增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