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一个于2019年开始筹备,总算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的政党,心民党(HATI),在前马华领袖陈思源和曾经辗转于巫统、土团党和祖国斗士党的阿都拉萨卡立领导下,正式成立。他们强调将会把人民福祉置于首位,为我国政坛带来新气象,同时也为对政府失去信心的人民带来希望。虽然心民党有著极大的野心,想要在现今多党混战的我国政局分一杯羹,但现今的马来西亚政局,似乎对新党并不友好,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
近年来,随著国阵的势力日渐衰退,政坛不再是一党独大的局面,而是陷入了群雄混战的局面,西马已分裂成了希盟、国阵和国盟三分天下的局面,东马的沙巴也陷入了沙盟、国阵和民兴党三方混战的局面,只有砂盟依旧牢牢掌控砂州。在这种背景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马来西亚即将陷入欧洲多国那种多党混战,谁都可能成为政府的局面。
但马来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背景一点也不同,比起欧洲,我国人民较难支持新成立的政党,除非该政党得到某些老牌政党的背书,或是从老牌政党中衍生出来的新政党。
近年来新成立且较为成功的政党,实际上寥寥无几,当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土团党和诚信党了。但这两党的成立,都和老牌政党脱不了干系。土团党脱胎于巫统,诚信党是从伊斯兰党分裂出来的。而且他们的领袖基本都是从旧政党带过去的,也带走了部分旧政党的基本盘,才得以让他们避免创党初期难以获得支持的困境。同时,他们也先后得到了彼时已成气候的希盟的背书,让他们得到了希盟其他政党如公正党和行动党支持者的力挺,使得他们的势力可以迅速壮大,最终得以跻身主流政党行列。
由此可见,若新成立的政党没有获得老牌主流政党的背书,他们也是难以生存的。
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在那些主流政党的明星领袖脱离政党后,自立门户所面临的问题。我国近年来不乏资深或是明星领袖被动或主动脱离主流政党,自立门户的事迹。前有马哈迪被土团党开除,成立祖国斗士党迎战大选,后有赛沙迪因理念不合,率领大马民主联合阵线退出团结政府的事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马民主联合阵线没有正式加入希盟,但他们在选举时,是依附于希盟来获取选民支持,可视为希盟附属政党。
上述两位政治人物在脱离主流政党以后,最终都陷入了难以获得支持的局面。马哈迪的祖国斗士党于2022年大选中惨败,他本人也保不住浮罗交怡国会议席。赛沙迪和大马民主联合阵线退出团结政府后,除了在2023年的六州选举成为“搅屎棍”,分散希盟的选票外,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同时,他们还招来了希盟支持者的埋怨,日后处境可能会更艰难,只能靠吸收对政府不满的选民支持来度日,赛沙迪的麻坡国会议席,也可能会在下一届大选丢失。由此可见,连明星领袖都难以撑起新党,其他新成立的政党,就更加难以获得人民的支持了。
此外,巫统最高理事博安日前也曾建议,由在公正党党选中失去支持的拉菲兹、聂纳兹米联合前巫统领袖凯里、沙里尔,以及大马民主联合阵线赛沙迪、能源部副部长阿克玛纳西尔、土团党前青年团团长旺赛夫和全民党党魁孙伟瑄成立新政党。这就让人不禁遐想,若一群在主流政党边缘化的政治领袖和一些不属于主流政党的知名领袖合作,成立新党,能否搅动马来西亚的政治局势。
从目前来看,就算这些政治领袖愿意合作,也难以在现今的政治圈子混战中,成功闯出一片天。且不论这些理念不同的政治领袖将会产生多少嫌隙和冲突,他们一旦脱离主流政党,能带领多少原有的支持者来到新政党,都得打上一个问号。毕竟马来西亚的选民大多还是处于“投党不投人” 的地步,很难会抛弃自身支持的政党,选择追随该位退党的领袖。
这类例子并不少,比方说公正党前副主席蔡添强于2022年以独立人士上阵他曾经担任国会议员的峇都国席,最终只取得4000多票惨败,证明了支持希盟的选民并没有大规模转移至他身上,只有少数选民愿意支持他,导致他最终的得票数远远落后于希盟、国盟和国阵的候选人,殿居第四而已。这就证明了我国人民还是倾向于支持政党多于领袖本人,新党若没有获得主流政党的背书,是很难获得选民的认可的。
若拉菲兹等人脱离自身的政党,和那些第三政党还有无政党的领袖合作成立新党,也可能面临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连自身的基本盘都很薄弱,自己想要选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不用说搅动主流政党的基本盘了。
拉拢对团结政府不满选民
至于近日成立的心民党,能否在政坛掀起风浪,目前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说他们,就连获得国盟支持的印度人民党,在2024年成立以后,并没有掀起太多的风浪,除了他们和民政党与伊斯兰党争夺槟州国盟的领导权以外,他们鲜少获得他人的瞩目。
而由已经在旧政党边缘化的领袖成立的心民党,他们想要像土团党或是诚信党那般,从以前的政党拉拢支持,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在旧政党也没多少影响力了。他们可以寄望的,就是尽可能拉拢对团结政府不满的选民来支持他们,以求获得一两个议席,来维持他们在政坛的影响力和度过创党时期的艰难期。
从心民党的结构来看,他们的领导层是以华裔、巫裔和印裔混合组成,并由华裔领导,和希盟行动党还有国盟的民政党相似,都是以争取非穆斯林选票为目标的政党。他们的目标也非常明显,就是把自己塑造成非穆斯林选民另一个选择,在行动党、公正党、马华、国大党、民政党和印度人民党以外,可以选择的另一个政党。
但心民党的问题在于,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基本盘,单靠不满票支持,最多也只能成为大马民主联合阵线那种分散选票的第三势力政党而已。因此,比起跻身主流政党行列,他们更可能成为大马民主联合阵线那般的小党,在各个选区分散选票,为选举结果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局面。
总的来说,新政党在现今的马来西亚政党,若无法获得主流政党的支持,基本是难以生存的。他们想要生存下去,除非是成为地方性政党,只在限定地区上阵,才有可能以薄弱的资本维持政党的营运,同时争取获得一两个议席来保持民众对其关注。若他们想要单靠自己成为全国性的政党,最终的可能就是成为下一个祖国斗士党或是全民党,落得政党泡沫化的下场。因此,新政党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圈子生存不是没有可能的,但这取决于他们选择的路线。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