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部分土生华人精英从上个世纪初即开创了一个民族宗教——孔教。虽其在官方意义上自称为跨族裔的宗教,不过显然深具民族色彩,因其本意即在通过参照、套用现代宗教模式来维系华人的传统文化及身份认同。实质上,这与中国约同时之康有为、严复、陈焕章等人的孔教民族或民粹主义大体一致,与星马林文庆等人的孔教运动也颇有关系。
惟或可说遗憾的是:因遭遇各种政治磨难,包括政府一度在仇华、反华意识形态主导之下施加的各种迫害和歧视,孔教在印尼虽得以延续至今,但并未能成功开展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土生印华民族宗教。质言之,现今约80%的印尼华人信仰的是普世性的佛教和基督宗教,其中自然包括众多土生华人。
当然,或许更关键的是:诚如在星马的情况,土生华人毕竟是少数,而新客华人则普遍上对孔教不甚认同,尤其紧随中国当时之偏向——乃至激进反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潮者(多属年轻一代),更是对儒、道、佛等传统文化毫无信心和尊重,断难接受其作为集体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虽说新客华人比土生华人更多乃受华文教育者,但当时的华文教育主流显然更倾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及西化论述,对传统文化并不友好也。
另外,也不能排除由于西方文化乘著或挟著西方政治经济势力的不断扩张及扎根,不论在印尼或星马,本土孔教要与其竞争肯定不易。或许当时不少的土生华人年轻一代,尤其主要受西方教育者,更倾向接受西方文化和宗教,如新加坡的宋佛俭、宋旺相父子,乃至即便力倡孔教的林文庆,实际上也有基督教文化背景。换言之,孔教一开始即一方面身陷质疑、批判、嫌弃传统的宏观华社语境,另一方面则面对西化大势,发展空间自然受限。
不过,话说回来,印尼毕竟不是星马,不能否认或有其独特语境,包括性质和程度不同的殖民主义、土著民族主义和宗教主义之压力。在高强度和密度的“他者”因素逼迫之下,土生印华孔教未必不能逐渐开拓“危机市场”,甚至或连一部分新客华人也终将认可、归附之。也许这正是其何以一度遭到对华人充满防备、戒惧意识的政府蓄意打压和刁难的缘故,毕竟一个成长中的“华人民族宗教”,谁知会不会催生某种棘手的政治效应呢?
民族宗教的活跃会不会对政治格局和动态产生影响?这显然是肯定的,诚如本国的伊斯兰教被马来穆斯林普遍定义为其民族宗教所衍生的结果那样——好和坏的方面皆有。惟若一个国家的民主文化,包括制度足够成熟的话,宗教也就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不该也不需被负上更大、更沉的政治标签、色彩、包袱或责任——不论其是不是一种民族宗教。
随著专制的苏哈多政权在1998年垮台之后,不管是进展到哪种程度或境地,印尼毕竟也是在朝向更大的民主化迈进,因而经几番争取,如今孔教也被列为受官方承认的六大宗教之一了。虽说其民族色彩依然浓厚,理论上依然能产生一定的政治效应,但显然已更能被社会宽容以待,或客观理解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