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邀到居銮演讲时,不免与当地朋友聚餐。朋友打趣说,要带我去一个倍感亲切的地方吃饭。吃完饭后,我仍看不出环境或食物有何亲切的特质。
朋友笑著把收据递过来,说著“这里只是小地方,但食物价格有没有追上吉隆坡?”
一看,还真能媲美首都的订价水平,当下消费观感如朋友说的“倍感亲切”。
接著又受另一个朋友邀约到峇株巴辖走走。第一次抵达凿石城,所见所闻都是风景,孰不知吃完饭后,朋友也提起消费话题。
他说,前不久在吉隆坡点一碗炖汤,食材足,份量也大,以为价格很贵,没想到才8令吉。我笑说8块钱也不算便宜了,疫情后起了20%,他眉毛扬起,直言峇株巴辖的价格飙涨更夸张。
“有家餐厅的炖汤份量很小,料也不多,竟卖到12令吉。重点是,以前小地方开销低,薪水少一些没关系,但现在通膨急速攀升,这里薪水起得又比吉隆坡慢,不久后许多人肯定会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最终对这里的店家或年轻人来说,都是输家。”他无奈表示。
团结政府真的有好好做事吗?朋友突然吐出这句话,当下不确定是要与我客观讨论,还是纯粹是自我质疑去年的投票决定。适逢新政府成立一年之际,理应还在迎向改革的希望道路上,相对令这句话听起来刺耳。
恰好,默迪卡中心释出最新民调结果,在团结政府执政后面临的困难和现实考量,尤其在经济方面的评价,人民的不满情绪从去年12月的19%翻倍至43%;同时,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率也从去年的54%下滑为41%,整体不满情绪则提高至48%。
而超过一半的不满情绪,都是指向经济问题。
短期内难扭转
坦白说,自从新冠疫情及俄乌战争爆发后,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经济上的挫败。在主要食物供应链断裂,通膨急速飙升,中国经济前景存疑,美国经济成长又可能过热而促使联储局不断升息下,恐怕连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都无法为各国的经济展望指点笃定的明灯。
所以,宏观经济的拮据感,恐怕不是各国领袖在短期内都可以轻松面对的。
但这就是政府无法逃避的责任。纵然国库看来相对脆弱,能用钱来疏通问题的弹性变小,面对国内外利空环绕,政府只能加把劲专注在解决经济问题,从原料到成品的价格管控,国营及私人企业的积极配合,再到整体刺激经济政策的氛围营造,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轻松放眼中长期的功效发酵。
至今经济型态已扭曲变形,再也无法延续传统的悠哉态度,用喊话或丢出几个漂亮的经济数据就能安稳民心。
可惜的是,经济问题迫在眉梢,政府却用其他意识形态的问题转移焦点;在此刻应该发挥团结一致的神奇力量时,莫名地用身份区隔策略来制造分化情绪。
把聪明放在错误的地方运用,短期内的经济复苏力道怎会加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