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界向来流传著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懂得善用时间,将直接带动盈利、客户满意度、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早在2020年,马来西亚的银行业市值高达3.2兆令吉(折合6871亿美元),这意味银行对经济增长、贸易便利以及惠普金融体系,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高度开放的马来西亚经济中,银行业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提供金融服务,也影响著投资活动,最终有助于促进国家繁荣和提高竞争力。
然而,关键问题是银行的大部分流程依然非常依赖实体文件,除了十分耗时,也很容易出错。同时,银行业也面对安全漏洞,缺乏有效的跨境交易能力,而且依然采用昂贵又过时的程序。为了克服以上的挑战,马来西亚的金融业者需要抓住新机遇,采用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
本期专栏,我们将探讨目前银行体系的局限,以及区块链如何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高效又符合经济效益的改革力量。
区块链在银行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及实例
1)电子化信用证
自19世纪以来,银行一直使用信用证(LC)来确保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向买家的付款。然而,这种方式与其他过时的文件程序一样,存在许多限制,而这些限制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一一解决。
一旦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对信用证进行数码化,可以将传统的文件流程和物流转变为简化、高效和安全的系统。如今,信用证的条款可以让买家以智能合约形式来进行设定,并且以不可更改的方式储存在区块链上。区块链信用证的透明性使得所有涉及方,包括卖方、开证银行(Issuing Bank)以及指定银行(Nominated Bank)都能够审查和批准条款。
一旦通过所有条款设定,尤其是清晰的付款细节,对信用证条款的任何修改都需要通过多方签署机制,才能获得所有涉及方的同意,如此一来就能消除欺诈风险和汇率风险。这还能确保在区块链信用证条款履行之后,才会正式执行交易,继而防止因合同模糊而导致的付款争议,并保证货物能够按时、按照承诺的质量来交付。
此外,这种数码化方式不再需要纸本文件处理、手动验证和纸本通讯,从而加快处理时间并降低运营成本。
区块链信用证加速跨境贸易
尽管每一家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执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越来越多银行开始采用区块链技术。全球多个知名银行,如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已经开始采用区块链驱动全球数码贸易金融网络Contour,以简化为客户提供的信用证服务。花旗银行最近也为其客户Cummins在印度启用了首笔区块链信用证,以往呈交文件的程序一般需要5至10天的时间,而这次的交易仅在3小时内就完成。
2)认识你的客户(KYC)和防欺诈
“认识你的客户”流程(KYC)是客户入职、贷款申请和投资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它们同时也是耗时、昂贵,有时也会造成客户不便的过程。
目前,银行可能需要长达三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所有KYC程序,包括验证身份证照片、地址和生物特征等资料。根据汤森路透的一项调查,这个冗长的过程可能导致客户感到沮丧,其中12%的用户更因为KYC延误而更换了银行。
此外,KYC合规成本高得惊人,导致银行每年必须花费高达23亿令吉(5亿美元)。而我在第二篇专栏文章中,也曾经详细解释过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去中心化身份标识(DIDs),可以彻底简化这项程序。
DIDs可以让数据拥有者能够通过“身份钱包”来控制和管理他们的“数码身份”,并通过加密科技与他人进行安全的分享、核准以及验证数据交换。一旦通过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形式,银行可以消除对中心化数据库的依赖,因为传统数据库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和数据被操纵的弊端。
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至2021年6月20日之间,网络犯罪在马来西亚造成高达22亿3000万令吉的经济损失。区块链技术的安全特性,包括其分布式性质和加密保护,让骇客很难在不留痕迹的情况下窃取客户数据,这可帮助阻止犯罪分子窃取客户的敏感数据、网络攻击以及大大限制了破坏规模。
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平台存储客户资料,还有助于不同机构共享KYC数据。高盛表示,这个功能可以大幅减少人员需求和相关成本,并为银行每年节省高达7亿令吉(折合1.6亿美元)。
区块链促进个人身份安全
在简化KYC流程方面,已经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IBM成功完成的第一阶段概念验证(POC),其中涉及银行巨头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概念验证成功展示了客户自行提供并同意通过加密方式来安全共享KYC数据,继而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为银行接收、验证、储存和共享客户的KYC信息,创造了高效而安全的方式。
3)高效的交易流程
目前的银行系统已经过时,以致跨境汇款变得复杂又缓慢,动辄就耗时长达3天才完成。这是因为我们的金融系统建立在许多中介机构,譬如其他银行和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大多数跨境银行之间的转账,通常需要通过全球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进行,这是一个连接超过1万1000家金融机构的系统。
由于全球大多数银行彼此之间都没有直接联系,他们才需要通过SWIFT找到一个中间银行来结算交易,而且还需要支付费用。这个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且容易出错。
区块链技术也能作为交易的去中心化“账本”,它与依赖SWIFT来协调每家银行账本的方式不同,跨行区块链可以透明又公开地监控每一笔交易。因此,交易可以直接在公共区块链上结算,消除了对托管服务网络和对应银行的依赖。这可以加快交易时间、降低成本以及增加透明度。最近Accenture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区块链技术在清算和结算交易方面,每年可以节省高达430亿令吉(折合100亿美元)。
正如我刚才在数码化信用证中所提到的,智能合约可以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制定条款,并以不可更改的方式存储在区块链上,但是它的功能还不仅仅如此。
智能合约也为自动化日常金融结算程序,提供了强大的解决方案,通过消除主观判断,实现更客观和高效的金融交易。一旦智能合约将协议条款和条件转化为自动执行代码,就能实现自动和精确的交易执行,无需人为干预。只要协议中利益相关者成功履行了智能合约的承诺,交易就会自动进行付款,为所有人节省时间和金钱。
著名银行已采用区块链
全球有不少著名银行,如美国银行、泰国汇商银行和英国渣打银行,已经开始采用Ripple XRP区块链。他们在同一个区块链网络上运作,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上建立了银行之间的跨境连接,成功实现银行之间的轻松快速的转账和交易。此外,美国银行和渣打银行还进一步测试了智能合约,用于自动化他们的日志所有权变更和支付程序。
尽管一些金融专家认为,从传统系统如SWIFT转向区块链替代方案,依然要走一段遥远的路。其实区块链项目的主要目是通过去中心化系统将金融机构连接到同一账本上,使银行业更加高效。尽管现在仍然发展初期,但是所创造出的全新金融活动,极有可能彻底改变银行业。
银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适应能力成为了生存的关键。问题仍然是传统银行业会选择融入区块链技术,还是宁可冒著被取代的风险?
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绝不可忽视它的潜在影响力。有的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并认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将彻底改革金融系统,全面取代传统银行业。即使是相对保守的人也会认为,区块链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增强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
任何机构想要不断地前进,就必须适应和融入创新技术,以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继续保持优势。有一句成语说得好“适者生存”,只有不断创新求变的人才能活得更好,否则只会被淘汰。
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提高交易效率、透明度和防范欺诈的巨大潜力,银行业的未来将取决于大家是否愿意善用区块链的革命性优势,同时克服当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