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将于3月29日至4月1日首次以首相身份官访中国。虽然没有公布详细的行程,但安华肯定会延续于2018年在北京与前外长王毅讨论的课题。
当年,安华在访华前,希盟已在2018年5月成为执政党,并由马哈迪二度任相,但安华仍然没有一官半职,即使他已在补选中再次当上国会议员,以致他的身份显得十分尴尬;尤其是其夫人旺阿兹莎担任副首相,而他却是“闲人”一个。他在外交场合上及官方礼节上又以什么身份亮相?相信连安华自己也感到迷惑。
虽然安华无法调和他与马哈迪的政治恩怨,但他还是苦等马哈迪的交班。可是马哈迪宁可辞职而不交班,因此才发生2020年“喜来登政变”的大件事。这一变换来慕尤丁任相,安华似乎又离首相座位远了一些。
这种变化是令人预想不到的。原本慕尤丁与马哈迪是同一政党(土团党)的领袖,却没想为了权力,慕尤丁一个转身就把马哈迪给搁置一旁,安华更是一度声望下跌。
其实,不论是纳吉当权时代(2019-2018)、马哈迪(2018-2020 第二次掌权)、慕尤丁(2020-2021)或依斯迈沙比里当权时代(2021-2022),安华都不曾也没有机会参与讨论“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他几乎被当成是局外人。
就安华的政治地位来说,他应该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与策划者,因为当中国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安华已是民联的共主。民联在2008年掌控了西马五个州政权,即吉打、槟城、吉兰丹、雪兰莪及霹雳。不过霹雳在一年后因民联议员内讧而失去政权。这一年民联的国会议席跃至82席(国阵则有140席,两者的差距已大大拉近)。
在2013年大选后,安华领导的民联剩下三个州政权(槟城、吉兰丹和雪兰莪),而国会议席只增至89席,国阵仍有133席,稳住了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形下,代表中央政府的纳吉就先后与中国方面签署多项涉及“一带一路”的大计划。其中荦荦大件有下列数项:
1.东铁计划:
东铁计划全长665公里,原本估算造价859亿令吉,后经调整较原价少了110亿令吉。这条铁道由吉兰丹道北越过登嘉楼与彭亨,直达巴生港口。
虽然马哈迪在2018年时一度喊停,后来认为此铁道对东海岸人民十分重要,也惠及马来社会;尤其是铁道与巴生港口衔接,因而同意继续建造。目前约有45%工程已完成。
2.油管输送工程:
这项工程涉及两个大计划,其一是多元石油产品输送管工程(Multi-Product Pipeline,MPP);其二是沙巴天然气运输管道工程(Trans-Sabah Gas Pipeline,TSGP)。前者造价53亿令吉;后者造价40亿令吉,两者合共94亿令吉。有说已支付82亿令吉(前者已付47亿令吉,后者已付35亿令吉。但前者工程只进行了14%,后者只完成13%工程)。
这两项工程都涉及中国承包公司,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真相如何?没有人提供答案。正因为含糊其辞,这两道油管也不建造了。
反之,中缅两国在2017年签署的协议,以在缅甸通过印度洋引进中东的石油,全长2806公里,其中有油管衔接中缅边界。有关计划在2011年开工,分成油管和气管。连缅甸本身也盛产油气田,并在将来可减少对马六甲海峡依赖。因为当下马六甲海峡每年有10万艘油轮经过,其中6万艘属中国的,因此中国需要另辟通道,也就有中缅计划,以取代旧迟迟不能动工的泰国克拉地峡。
中缅管道开通,令中国减少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石油的钳制,因此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必须反省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一旦被中缅管道取代,马六甲海峡又何去何从?新加坡又该怎么办?马来西亚和印尼又有何对策?这都是安华逃不开所要讨论和面对的大问题。
另外,自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时任首相纳吉也于2016年与新加坡签署双边协议,推出高铁项目。按原计划,这条高铁将往来隆新之间,在2018年开工而在2026年前落成通车,全长350公里,其中15公里属新加坡地段以地下隧道为主;而马来西亚段的335公里以高架线路居多,时速每小时最快300公里。一列车有10个车厢,每辆列车可容纳100名乘客。初步估算,造价约170亿美元(约750亿令吉)。这也可视为中国衔接昆明至新加坡的5000公里泛亚铁路计划部份,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布局之一。
遗憾的是,原本要在2018年开工的大工程,却因纳吉失掉政权而被马哈迪喊停。马哈迪除了认为国家负担不起外,也怀疑一些工程出了问题。当时马哈迪指出国债已临近1兆令吉。如果马来西亚要通过高铁与东南亚及中国乃至欧洲国家扩大经贸往来,就要进行更多的贷款。虽然在现代陆权政治已不是打胜战的有利武器,但却是经济走向世界的火车头。
如今安华访华在即,中国又会否促成隆新高铁重启以补泛亚铁路计划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