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与国营电台Ai FM针对团结政府的百日新政做出了《安华团结政府·百日新政民调》。民调结果显示有约六成的民众对新政府的表现满意,百日新政只是一个开端,民众大多以近期事件的观感来评价。既然是开始,有好的评价也是人之常情。团结政府的百日新政中发生了几件重大事件,其中包括组阁、巴冬加里土崩、官方访问六国、提出内阁部长减薪政策、电费津贴、通过迷你财案、推介“昌明大马”主题及检讨东铁计划等大型基建项目。
要更有效地解读《安华团结政府·百日新政民调》,我们必须了解参与民调的对象。显而易见的是,《东方日报》的读者和国营电台Ai FM的听众都是以华裔为主,因此在衡量华裔的支持上颇具代表性,惟无法反映华裔以外人士的民调。
根据第15届全国大选的成绩,华裔大力支持希盟乃至最后与其联合组成政府的国阵。1135位民调参与者中的逾六成表示满意其实逊于选举成绩所反映的支持率。
这意味著选民根据各项新政政策的推行调整了期望,从起初的热情慢慢地冷静下来,更理性地评价政府。任何一个执政联盟在选举前都会竞相以“糖果”宣言吸引支持者,而也只有时间可以验证糖果是否得以兑现,抑或只是“糖衣陷阱”。
回顾新政的一百天,组阁是团结政府的第一大关。首相在这项重要的人事任命采取了保守的方式,也首次委任东马国会议员为副揆,以巩固砂拉越和沙巴人民的支持。对比前任首相,这是一大突破,也是一大妥协。由于尽量不予以人民这是由希盟主导的政府,首相安华也让“造王者”巫统国会议员执掌重要部门,达成权力共享的目的。
另外,在面临巴冬加里土崩灾难中,新政府展现了危机处理的能力,让人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有55.51%的民众投选国际影响力是安华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安华努力出访邻国拼外交。甫上任不到100天,安华已经到访了印尼、汶莱、新加坡、泰国、土耳其和菲律宾。值得一提的是,安华与前两任首相一样把印尼列为第一个官方的国家。在出访印尼的行程中,安华见证了9份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和11份意向书的提交,总值16.6亿令吉。安华从政以来在国际社会都有一定的名气,对于外交访问自然是驾轻就熟的事。
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物价上涨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有高达73.48%的受访民众认为振兴经济是团结政府的当务之急。民调中其他与经济相关的有物价平稳、引进外资、马币竞争力都有至少30%的民众选择,显示经济表现的重要性。然而,兼任财政部长的首相所推崇的经济政策与前朝大致相同,惟取向撙节和紧缩。由于碍于政治支持的考量,团结政府短期内不宜重启消费税,安华在重新提呈的财政预算案当中只能采取“济富济贫”政策。我在《财案开源良策在何方?》一文中分析了最新的"民粹财案"。
此外,对于28位内阁部长的民调显示华裔民众普遍上对希盟部长更为满意。最满意的5位部长降序排名是交通部长陆兆福、首相兼财长安华、房政部长倪可敏、青体部长杨巧双和首相署部长阿莎丽娜。居首的5位有4位是希盟部长,垫底的5位则只有一位来自希盟。
民调的取向主要源自于在新政百日内的高“曝光率”和标志性的政策。无可否认,以86.34%支持率高居榜首的交通部长频繁“微服出巡”公共交通、在农历新年解决机票昂贵的问题以及推出陆路交通局应用程式等政策,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曝光率”,被媒体广泛报道。然而,以50%为合格门槛的话,恐怕只有交通部长和首相合格。尽管一度因“便宜咖啡论”而被批评的经济部长拉菲兹,却依然维持在最满意部长的第6位。
相比自第14届全国大选后3任首相时期的内阁部长频频发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和“无厘头”政策,本届内阁部长在百日新政期间的发言更为谨慎,所以没有造成任何失言的风波。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是,少于一半的民众了解安华推介的“昌明大马”概念。毕竟,该主题暂时还未被体现在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中,短期内无法让民众将其与纳吉出任首相时代就开始推出“一个马来西亚”(1 Malaysia)和沙比里政府的“大马一家”(Keluarga Malaysia)分别出来。“昌明大马”概念会不会沦为口号或公关项目还需要时间来证明。相比实际如可负担价格乘搭公共交通的惠民措施,口号和概念并不会为新政府加分。
总的来说,以这份民调来解读华裔的政治取向是恰当的。但随著六州选举的脚步越来越近,政府所面临的经济挑战艰巨,能不能以惠民的政策和有效的施政方式虏获华裔以外的民心,将会是赢下六州的政权的关键。
不难发现,在其他以马来人为主的民调中,团结政府处于不利的情势,主要是缺乏财政空间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至少在短时间内,以族群为主是大马的政治现实,也是当前团结政府的宿命。换句话说,就算有高达90%的华裔支持团结政府,但如无法在马来社会取得高支持率,中央政权最多也只能维持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