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农历新年,翻译成英文究竟是“Happy Lunar New Year”,还是“Happy Chinese New Year”?
最近,角逐奥斯卡影后的杨紫琼和吴彦祖为了宣传新剧《American Born Chinese》,便在农历新年和同剧演员一同录制视频拜年,孰不知前者说了“Happy New Year”,后者则用了“Happy Lunar New Year”,而非“Happy Chinese New Year”,而招致中国网民出征,批评他们“忘本”。
无独有偶,去年爆红的韩国女团NewJeans,其中澳洲混血成员Danielle近期向粉丝祝贺时,用了“Chinese new year”,也让韩国网友气炸,认为她有讨好中国粉丝的嫌疑。
另外还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庆祝春节活动看板,使用“Lunar New Year”,被中国留学生改成“Chinese New Year”;美国迪士尼乐园以中国风的游行迎新春,但主题名称“Lunar New Year”,也被中国网友骂翻。
事实上,2018年中国名模刘雯也曾用“Happy Lunar New Year”拜年 却惨遭中国网友批评为不爱国及忘本,最终她被迫道歉,并改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才平息怒火。
究竟使用“Lunar”比较正确,还是“Chinese”比较贴切,就连国际舆论也争论不休。
在传统上,国际一般都使用Chinese New Year,加上农历新年起源自中国,以前固然没有这类争议。只是随著全球化发展加速,文化多元性的意识逐渐抬头,原本的“Chinese New Year”自然就多了政治敏感度。
毕竟除了中国外,韩国、日本、越南等也庆祝农历新年,并把这天列为国定假期,因此在千禧年后逐渐有人将农历新年译名改成“Lunar New Year”。但这几年会吵得更凶,最关键的因素,是共产党与中国网友表现出来的态度,常被其他国家网友视为专制偏激。
过去10多年随著中国国力鼎盛,让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一旦看到违反中国形象的事务,就会集结庞大人力发飙要求道歉,当中不乏谩骂攻击字眼,让其他国家网民相当反感。因此每当有什么关于中国的议题浮现时,舆论都会简单粗暴分为“中国派”与“反中国派”。
先看立场,再看道理。
政治问题
固然,若追根究底,农历新年原本就发源自中国,“Chinese New Year”是站得住脚,只是若要更精准,“Lunar New Year”更能体现按照阴历计算的新年。
同时,要“翻译什么”和“如何翻译”看似语文规范,实际上是政治问题。我们都说,胜利者才能书写历史,固然要用什么字眼来写,也是各方互相角力的战场。
中国经历数千年朝代的分合,与日韩等国拥有千丝万缕的历史纠葛,要抓住源头称“Chinese New Year”才是正宗,这点没有人会怀疑。只是随著时代不断迈进,许多文化互相融合冲击,世界早已不是只有四大文明的脉络,而是变成更多姿多彩的地球村。
这并非是侥幸,而是来自许多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才有如今眼前的百花齐放。
我尊重各种文化的体现,所以上述翻译对我来说都没问题。毕竟我知道“CNY”不一定代表中国人才能庆祝的新年,也不认为要刻意去中国化,而改用“Lunar New Year”。
比起翻译的精准,我更关注每个人在民族或国族主义背后,藏著的是对所属文化的尊敬与爱护,还是纯粹是缺乏自信而拚命想护航的自卑。
若是前者,那就算偶尔缺乏政治敏感度,用错一些翻译字眼,也不算什么问题。毕竟懂得尊重,就会耐心沟通,这反而能促成两方对彼此文化的认知,增加互重的情谊;若是后者,那就算用再精准的字眼表达,表面上看是赢了战场,实际上却输掉他人的敬重。
拥护的文化瞬间变得不文明,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