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内阁名单终于在上周五揭盅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副首相和财长的职位。大马史上第一次出现两位副首相,即一位是来自西马的扎希,另一位则是代表东马的法迪拉。
坊间对新内阁阵容褒贬不一,争议主要围绕在为什么要让官司缠身的领袖入阁。然而,对于乐见其成的支持者则认为扎希在此次组成联合政府的事情上功不可没,委以副首相一职并无不妥。尽管,首相安华强调,这不是希盟政府,但这绝对是“希”望的内阁 —— 扎希希望看到的内阁。
作为首相的安华,在稳定政权上可以周旋的空间有限。我在〈安华的梦醒时分〉一文中分析了安华在打扪一役中无法轻骑过关,仅以3736张多数票胜出,打的首相候选人算盘并不如意。因此,依靠其他阵营组成政府是没有选择中的选择,否则将再度与相位擦肩而过。
新任副首相扎希则是霹雳沿海城镇峇眼拿督的政治强人,尽管历经多次政治海啸,迄今依然屹立不倒。在第15届全国大选出现了政治大海啸,政治老将几乎全军覆没。最著名痛失根据地的政治老将有曾两度拜相的敦马哈迪医生和连续11届同区当选的东姑拉沙里。另外,抗疫期间表现亮眼及累积高人气的卫生部长凯里也一样无法幸免。
扎希则是惊险以348张多数票成功守著了峇眼拿督。以安华和扎希在各自选区的成绩来看,两者所得的多数票加总还是低于5000。按照这个标准,安华如果可以任相,扎希被任命为副手的确没有违和感。
输了选票,赢了选举
扎希在第15届全国大选,第一次以国阵主席的身份征战大选,惟出师不利,创下了国阵史上最糟糕的大选成绩,仅得30个国会议席。所谓时势造英雄,希盟只得82席,刚好缺少30席以达到112席的简单多少门槛。似乎冥冥中注定希盟无法单独执政,也让扎希得以翻身。
实际上,在首次领军失败后,扎希除了受到党内逼宫,国阵成员党也呼吁他体面下台,形成了腹背受敌的窘境。可是在经过多番周旋后,扎希凭借政治历练选择与希盟结盟,组成联合政府。完美演绎了“输了选票,赢了选举”,即在其政治联盟竞选的席位中得票低,却可以成为政府的一员。
在这之前,碍于官司缠身,扎希在沙比里任相期间只能落得“当家不当权”的局面,不过,在扎希领导及纳吉Bossku旋风加持下,国阵在柔佛州和马六甲州的州选上取得佳绩。可是,当时巫统内可分为“官职派”和“法庭帮”,扎希属于后者。这也使得原本主张解散国会来乘胜追击的扎希,没有主动权,令大选一拖再拖,让国阵错失良机。
无论如何,这一次的内阁阵容,终结了巫统的“官职派”和“法庭帮”之分,即扎希虽然依旧有官司但本身也掌握副首相的资源,对接下来要捍卫巫统主席职如虎添翼。
扎希有一名华人义父,曾学过一点华语。他也一再替自己被标签为“反华人”来洗白。抖音上有关扎希以华语说出“我们是一家人”的视频随著扎希选择与希盟结盟后疯传,其在大多数支持希盟的华人眼中负面形象,在短短两周内获得扭转,网络上对他的贬义词汇几乎转为亲切的昵称“希哥”。扎希也瞬间由希盟选前以“投国阵就是投扎希为首相”的竞选策略目标,转变为希盟支持者的英雄。
此外,扎希在当上副首相后,建议国盟主席慕尤丁仿效行动党的言论,再次为自己“加分”和“圈粉”。深谙民意又肯俯顺民意的扎希,已经开启了东山再起模式,其政治手腕及在短时间内平定党内外的逼宫再次强化他“政治强人”的形象。
扎希让我们学到了政治是适者生存的道理,穷则变,变则通。尼采的名言“逆境使人更坚强”(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所言非虚,扎希就完美演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