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嚣,清幽的田野展现眼前。趁难得的三天假日,还在服兵役的青年柘沃来到了女友娜娜与家人居住的农舍,打算在她的生日会上求婚。然而,农舍里却一片愁云惨雾,因为他们有位好朋友刚刚逝世了。听说他正当壮年,睿智正直,大家都爱戴他、敬佩他。这家人悲痛不已,为逝者举行追思会。柘沃不认识这个人,直到他目睹这位神秘人物的遗照。
再多的河水也无法洗净他的惊恐和懊悔。他哭著向娜娜坦诚,前一天他见到了众人敬爱的这位良师益友,因为他自己就是负责“抽板凳”的士兵。他听说这人企图颠覆国家,罪有应得。他只要完成行刑的任务,就可享有三天假期,与心爱的人相聚。他认为,只要按照规定服满兵役,忍耐两年就可获得自由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娜娜一家人放弃在他眼中的大好前途,从城市搬到田园,就是因为不想做他们被逼去做的事。第三篇,心痛的〈生日会〉,他虽然为她戴上了求婚戒指,两人最终却分道扬镳。娜娜说:“我认真数了,你一共有过几次的三天假期”,安静地转身离开。
因为父亲的建议,大学生妲雅从国外回来,与素未谋面的舅父和舅母生活一段日子。他们住在尘土飞扬,杳无人烟的荒漠。来自城市的女孩逐渐适应荒野的生活,与两位长辈相处愉快,但这段美好的关系很快就破裂了。当舅父要她射杀一只狐狸时,她愤怒离开,拒绝伤害这条生命。舅父反问:“那只狐狸吃掉农场的鸡,我为何不能为了保护农场而杀掉它?”
患上恶疾的舅父想在人生最后的日子完成心愿。于是,妲雅得知了残忍的真相:眼前这位才是她的生父。他年轻服兵役时拒绝听命“抽板凳”,选择与当时的女友逃亡,两人生下了妲雅。妲雅的母亲后来不幸离世,他又必须在穷乡僻壤隐姓埋名,无奈委托妲雅的舅父将她抚养长大。
恶是个人抉择结果
妲雅指责生父极其自私,因为过不了自己那关而宁愿骨肉分离。病重的他坚定地回答:“如果一切重来,我依旧会拿枪指著守卫。”明知后果痛苦,他依然如此抉择,因为他有更加不能忍受的后果。若是服从国家的命令成为刽子手,他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最终篇〈吻我〉,忠于良知,结局固然遗憾,他始终无怨无悔。
《无邪》的四个短片的场景从五光十色的城市,经过城市底下的阴暗处,来到静谧的田野,最后隐没在荒凉无边的沙漠。当国家强迫个人违背自己的意志行事时,无法点头说“是”的人们只好从象征权力中心的城市出走。最偏远之处也是最辽阔、最自由的天地。不过,远走高飞,谈何容易?
体制压迫个人自由时,没有多少人可以像普亚那样,勇敢与巨兽搏斗。拒绝顺从不义的体制而“无邪”,势必付出代价。然而,成为国家机器的小螺丝,认为按照红绿灯行事就是“无邪”,从不问谁按照什么标准规定合法与罪,难道就不用付出代价吗?赫实玛先生和青年柘沃表面安稳的生活是以满怀愧疚换来的。倘若有人向专制政权提出质疑,就会像导演拉素罗夫那样因言获罪,这是《无邪》的代价。
《无邪》的伊朗片名可直译为“撒旦不存在”。或许这意味著,我们无法把恶归咎于撒旦的所作作为。恶是个人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