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借高利贷?”他问。
5年前他成立一家出口贸易公司,凭借广大人脉与充足资金,不到3年,业务顺利拓展到多国,旗下员工从几人迅速拓展到百余人。40岁不到的他能白手起家,迅速从打工仔翻身成大老板,加上家庭幸福,朋友看到总羡慕他是“人生胜利组”。
一转眼,都是过去式。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政府仓促实施行动管制令,他以为只是耗个十来天,也没特别焦虑,只跟下属保证不用扣年假薪水,这段期间当作过去几年辛苦打拼的小过渡期,一贯维持他海派作风。
首相宣布首次延长行管令时,他开始不安。确认一下海外订单,收到的消息几乎都暂时压仓,短期内不进货。国内批发商方面,每个拉著脸说要备不时之需,暂时要递延给钱。
日前再度宣布延长行管令时,他觉得肾上腺素也似乎超标。财务部的回应——现金流不足2个月。他听著这个消息,仿佛体内的2颗肾被掏空。
他看了政府宣布的救济方法,叹了一口气,杯水车薪,作用不大。他拉不下面子与员工透露真相,尤其想到许多员工曾骄傲地对外宣扬“我这个老板好到简直冇得顶”时,若要向员工要求领无薪假或暂时不出粮,他宁愿选择跳楼自杀。
“该不该借高利贷?”他问。
我摇头。
为何?他问。
“若面对的只是一个小周转,或许高利贷能暂时帮你过关。”我说,“但现在大家面对的是全球突发的疫情,一场人类面对病毒的无限期战争,你凭什么有信心在短期内赚钱还钱?”
这时借高利贷,就像是在病重患者插管维系生命,解决不到问题,只会拉长痛苦。尤其现在面对太多未知数,过往赚钱的管道都堵塞,烧钱的人事成本不断堆积,若只想把借来的钱拿去填开销,不到两三个月,高利贷的利息分分钟就暴涨等于全年人工的开支。
“所以我该怎么做?”他狂摇头。
我的建议有3种。一是尽可能透过政府与银行下手。寻找支援政策与低息贷款用目前的业务做担保,或与生意伙伴商讨目前的困境,包括用股权交换等。比起跟高利贷借贷周转,这样做至少较安全。
二是尽可能与员工开会洽谈,坦诚公司的困境。可以的话,彼此将目前囤积的货物帮忙拿去卖,透过目前最基本的社交媒体广告,告知有货物等著倾销。
这时别再管面子问题。比起拖坏账倒闭,亡羊补牢后同舟共济,度过这段疫期后,才能建立永续经营的企业模式。
第三呢?他问。
“关闭吧。”我说。
其实一般良好的企业,最好要储备半年到一年现金。不过,太多人在景气好时,总是想要往外拓展业务,赚到的钱很快转手拓展新市场,希望能尽快用钱滚钱。
孰不知大家都忘了大自然会不时反扑,只要某些事情过了头,就会有一些危机爆发来平衡。在经济市场来说更明显,就像原本10年前该有的全球经济调整期不出现,拖延2年后再爆发,威力自然就更勇猛了。
“当作斩仓断尾吧。”我说,“若此刻没有能力承担,就先认输退局。反正你又不是没有经验,此时要苦守赔本,不如就当机立断,清算业务。至少不用苟延残喘,也可以趁机为下个阶段布局。”
没有欠债,就是最好的开始。
我知道这段期间大家不容易。但比起不断逞强,继续走错的方向,倒不如早点认清底牌,及时调整生活方式。这波疫情下,大家看见的不仅是生死,还有过去累积至今的理财消费方式。
这次的疫情绝不是一个终点。就算是结束业务,若把一切都收拾妥当,吸取经验,东山再起的日子其实就不会很远。
只怕大家依旧太悠哉,迷信过去的加法人生,做什么事都只往前看,就像在赌桌上连赢几次后就自信Show Hand,忘了赌桌上不仅是点数的输赢,有时可能莫名有人翻桌,全盘皆墨。
这其实一直是世界的游戏规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