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也许是首次由中国著名学者向大批的马来大学生阐述与讲解“一带一路”的真正含义和它所要达成的目标。在300馀名出席者中,马来人占85%,而且是从头到尾聆听三名学者所提出的真知灼见,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这场于11月8日在理大讲堂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恭请中国驻槟城总领事鲁世巍博士阁下主持开幕。他说,截至今天,已有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而马来西亚则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据点。他相信这次论坛可以让马来西亚各界进一步加深了解一带一路对周边国家的重要性。
“泛亚体系”兴起
马来著名学者阿旺沙里炎(曾任国家语文局总监,现任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的教授,曾派驻北京多年教授马来语文),他在其论文《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马社会经济的影响》中指出,“一带一路”有两个主旨,一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协助东南亚、中东、南亚、大西洋和欧洲65个国家发展基建工程。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的张胜军博士以“理解一带一路的三个要点”提出他的分析。第一是“去中心化”,不再强调只有一个核心国,而是每个国家都有本身的核心地位。第二是“去美国化”,不再事事以美国马首是瞻。第三是提倡新多边主义,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
如果说19世纪是以英国为主的“泛欧体系”流行,20世纪是以美国为首的“泛美体系”大行其道,那么21世纪则是以中国为主的“泛亚体系”的兴起。
清华大学教授暨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博士总结5年来的成就可以“中欧班列”的开通,作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截至2018年6月底,共累计开班8584列。但他不讳言“一带一路”也引发争议,包括:中国要转移过剩产能;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甚至有说是中国制造“债务陷阱”,以控制相关国家云云。因此他认为透明化和制度化的投资程序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才能完善法律的规划体系,而减少质疑和争议。
较早时,理大人文学院院长纳莉玛教授在致欢迎词中公布当下学院已有60名中国学生在攻读马来语文学位,包括硕士和博士。她预料将来会有更多中国生进入理大,而理大也将派教师和学生到中国各大学交流。
与此同时,在当日晚上,有另一场对话论坛在槟城中路华夏国际学校内举行,吸引超过百人参加,其中不乏来自各大学的学生。演讲嘉宾有清华大学教授赵可金博士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胜军博士。场面轻松且热烈。
其实,一带一路的出现是有其历史背景的。首先是中国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按照古代历史的交通思路大胆地提出此倡议。在这之后,中国政府将之演化为“一带一路”。按区域来说,陆路丝绸之路主要是强化中俄关系,而以满洲里为枢纽地带。继之用铁道及公路连接欧洲等国家。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战无阻一带一路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则以马六甲海峡为战略核心地带。因为它已成为中国的经济命脉之一。刚巧马来西亚与印尼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两旁,自然地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
目前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川行马六甲海峡,占了世界海上贸易量的20-25%。换句话说,世界1/4的油船都要经过此,估计一天大约有1100万桶的石油在正常运送,其中有85%的入口石油及天然气是属于中国采购的。因此,马来西亚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何中国在2015年及2017年先后与我国在马六甲海峡举行军事演习,目的是要确保马六甲海峡的自由川行不受极端组织及外来势力破坏和干扰。
中国为了确保一带一路能发挥实际效用,在2015年先后推动成立“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亚投行)及“丝路基金”,并分别先投入500亿美元/2076亿令吉及400亿美元/1661亿令吉,支持周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显著的是兴建中巴经济走廊。从中国的喀什通向巴国全境,共长3000公里。由于公路的兴建越过克什米亚地区,引起印度的不满。后者认为克什米亚的土地归属权尚未定案,而印巴的分界线只属临时性质,因此即使巴国认为是通过巴国管治的地区,不为印度所接受。
此外,中国也在孟加拉及斯里兰卡投下巨资,目的是希望绕过印度通向西亚和地中海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向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及印尼提出多项融资计划,其中包括兴建曼谷通向昆明的高铁;在印尼兴建高铁,也在2015年将纳士纳群岛归为印尼,解除了印尼对南中国海的岛礁争夺纷争。
在大马,中国的融资和投资工程也相当庞大,包括东海岸铁道、隆新高铁、海底油气管、马六甲皇京港等,目的就是希望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声气求同而加强合作。虽然在2018年我国政党轮替后对原有计划重新检讨,但后来经过马哈迪首相的介入和调整,终于恢复东铁的兴建;也对隆新高铁重估,只是展延工程而非取消。
尽管中美贸易战在2018年爆发以来,美国方面的表面说词是要减少中美的贸易逆差,但实际上是希望阻止中国在经济上成为第一经济大国。毕竟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相差4千馀亿美元/1.6兆令吉,不是美国承担不起,也不是中国不愿减少差额,而是夹带著指责知识产权被盗窃等,就不能被中国所接受。
无论如何,贸易战看来近期将会缓和,即使不会消失。就此而言,中国的一带一路将在中美又打又谈的气氛中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