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在生产和服务上,机器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但因为担心自动驾驶技术会使得国内失业率增加,印度政府日前采取截然相反的立场,不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因为担心这技术会造成更多人的工作机会被抢走,故表示:“在一个有失业的国家,你不能拥有一种可以抢走人们工作的技术。”
南亚国家在经济上有庞大年轻人口结构红利,本来可以让一些较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工厂转移到自己国家来,促进国家经济和就业机会。但是自动化生产却成了其噩梦,因其比过去工业革命以来的纺织机、蒸汽、电、装配线或电脑网络更具颠覆性。
因为就算是人力成本比较高的国家,通过自动化,可以使得产业不需要外移到成本低的国家。例如纺织业,是其中最明显因为人工成本高而外移的产业。但是通过机器自动化,有公司甚至可以26秒产一件T恤,平均一件的成本仅为33美分(约1.5令吉)。试问低工资的人力,如何能对抗呢?
生产外移逐渐减少
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很多是装有旋转关节和可更换工具的笨重机械臂,能够进行焊接、堆放、喷涂、组装等工作。而服装行业的自动化速度一直慢于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原因在于过去机器无法研发出像人手一样灵巧地操作和缝纫布料的机器人。但随著人工智能的开发,使得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系统和压感,学习如何在移动中处理各种物体,做更复杂的事情。
基于科技的进步,使用机器人的产业也在增加,除生产工业的汽车制造外,服务业的包裹分类处理、无人机投递包裹,无人驾驶汽车、扫地、清理管道、医疗、制药、餐厅服务、烹饪、理财顾问、医疗,也开始由机器人进驻。甚至现在已经出现科幻故事中的无人工厂、无人码头和无人超市的情况了。
不少专家们警告,随著自动化席卷各个行业,很大一部分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模式早晚会被破坏。因为机器人未来即将出现。使得本来奢望以低人工成本来获得外资进驻的国家,恐怕会大为失望。过去富裕国家将低生产技术产业移去低收入国家来降低成本的模式,恐怕会逐渐减少。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合伙人MichaelChui就曾表示,现代劳动力中有一半的付费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美国前财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更悲观认为,日益流行的自动化已经导致了中产阶级的空心化,并说如果这种趋势延续,到2050年,25-54岁的美国人将有1/3没工作。
需考量群众消费力
另外,据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共同发布研究报告就指出,未来10年,将有350万个工作被机器人抢走。该报告指出,每千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增加1个,美国就业率就会下降0.18-0.34%,工人薪资也会降低0.25%-0.5%。面临劳动人口老化,人工成本的增加,相对来说不会要求休息和加薪的机器人产业,也因此得到显著的发展。
过去20年中,美国已有36万-67万个工作被机器人抢走,目前美国汽车行业中机器人的比重达到39%,电子业、金属制品和塑胶化工行业机器人比重分别为19%、9%、9%。面对机器生产自动化到底是抢人类饭碗还是创造就业?从来都是众说纷纭。不过若单方面认为机器人会造成工作减少的论调,是经不起检证的。
若这理论成立,那自英国发明纺织机,经历一番工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后的今天,全球应该70%以上的人都丧失工作了才对呀?可现实中却不是如此。因为自动化的机器也是需要被制造出来的,而制造者也同样是工人,故毁灭了旧工作同时,也会创造新工作。
不论自动化的生产力如何提高,可以减少多少成本,让产品更便宜外,它还是无法打破一个整体经济格局。那就是企业的产品必须要有群众购买,企业才有生产的必要。自动化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同时,也让所生产的产品更便宜,产品更便宜其实也等于提高群众的薪资购买力。
群众是消费者,也是工人,个别企业再怎么自动化也并不影响整体格局。以整体经济结构来说,当自动化发展到伤害群众消费力时,那自动化的推动力也走不下去了,二者会就此取得一个平衡点。所以企业自动化和群众薪资(薪资另一面就是消费力)之间,会自动维持一种自然平衡。这就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呈现成千上万倍的跳跃,就业也能维持稳定平衡的原因。
人类的进步其实就是生产力的进步。但是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会淘汰一批人,创造一批人。不过创造一批人却是未来式的,淘汰一批人却是现在式的。政府为了维持社会和谐,加上短视心态,所以都只注重现在一批人的工作,而忽视未来创造的工作。自古东西方国家执政者也是因为这种心态,所以才会扼杀创新,造成国家难以进步。
强国越强弱国越弱
生产机器化和人工智能化的真正问题,是在发生变化时,人们如何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如何安置,以及新的优势工作岗位的人才如何培育?因为相当部份人民工作能力跟不上新科技,造成他们失业或只能从事更低薪水的工作。这会加剧社会收入差距扩大,衍生更多家庭社会问题。但是若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新生代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技职培训,社会就有可能出现正向的经济发展。
所以这不单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政治问题,政府要怎样解决这过渡期间所衍生的问题,才是政府的问题。最糟糕的方法,就是对新技术采取压制性,如征更高税,或禁止它发展以防止当前世代的人失业。
不过,机器人工业比过去的技术增长更麻烦的并不在于它的技术进步,而是它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下,使得它很难出现平稳过渡。因为自动化使得低工资的国家再难吸引低技术的产业进驻,而低工资的国家通常年轻人口众多,人口红利面对机器人,恐怕都会败下来。这样发展下去,强国越强,弱国越弱,全球化面临持续下去的威胁。至少,对技术和资源缺乏的国家,全球化恐怕是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