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波折和千辛万苦才取得合法地位的“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并没有想像中的顺利搭上反对党的顺风车,而是在505的选举中遭遇拦路(参选三个州议席,因有民联友党上阵,而败下阵来),只剩下一名国会议员。更甚的是,社会主义党在大选前已提出申请加入民联的大家庭,但在大选期间(2013年5月)不被允许用本身的党徽参选,而在大选后得到的答案是未能接纳它成为其中一员。

在这方面,刚结束第15届党代表大会的社会主义党仍然决定继续争取加入民联,显然是不希望撕破脸皮;但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党总秘书阿鲁哲文宣称该党准备成立左翼统战,以向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势力作战。他指出可供结盟的有人民党(这个党在2003年由其党主席塞胡先阿里宣布解散,并入国民公正党,并易名为“人民公正党”。但后来查知此党在手续上并未解散,也就由其原有党员复活起来,声称继续走社会主义路线)及马来西亚青年团结阵线(SAMM)。

社会主义思潮变化

此外,他也决定将其管制性的党员制改成公开招收党员;同时决定今后用本身的党徽参加大选。

在我们尚未得知民联是否接受社会主义党成为大家庭一分子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社会主义思潮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党在此时此地的逆流而上是否有更美好的明天?或是已不适合整个时代的大潮流?

各种社会主义学派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19世纪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当儿,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著各种社会主义学派,但真正让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得到发扬和实践的是1917年列宁领导苏共打败了沙皇建立起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1919年在莫斯科召开了有30个国家的工人政党代表参加的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第三国际,也就是共产国际的成立。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1945年)考虑到这个组织的政治意识形态太重,在斯大林的主张下,建议在1943年取消共产国际这个组合以便这股势力能与西方盟国一道,向德国、日本及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挑战。其目的就是不要将自身的意识形态强加在其他国家的身上。不过在战后的1947年,苏联又急切地成立了共产党情报局,以便更好地控制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党或共产党。直到1956年克鲁晓夫上台后,这个情报局也解散了,意味著苏共领导的东方集团准备与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进入了缓解时期。

在这段的漫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苏共的胜利也刺激了世界各国的左翼势力从中成长,这之中包括1921年中共的成立和1930年马共的成立,它们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成立的政党。初期不具独立地位,而是被共产国际所控制,党员也没有国籍性别之分。正因为这样,胡志明(后来的越南国家主席)竟是马共成立的召集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是判定当时左翼政党立场与方向的指标之一。

但在抗日的年代(由1937年到1945年),左翼统战也放下身段与各个不同政团合作抗日,例如国共合作抗日(1937年)及马共与英军联手抗日(1943年),在在显示了一个特定时期的团结合作是必要的手段,而不能以思想作为合作的基础。

国际政治微妙变化

不过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际政治又起了微妙的变化,先是国共撕破了合作协定,又起干戈,双方再陷4年内战才分出胜负。当中共在1949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整个世界政局再起了变化。反映在马来西亚则是战后英军对马共采取高压手段,双方的合作也反目成仇,更在1948年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距离中共胜利不到一年),这意味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启动了与东方社会主义党团的长期斗争。

虽然英军事政府采取查封、驱逐左翼政团及领导的措施十分强硬,但它无法阻止左翼统战的形成。这个统战于1953年在新加坡通过反黄运动整合起来,更在1954年通过反军役的抗争中壮大起来,进而影响马来亚的学运动了起来,给左翼政团补充力量。1951年成立的劳工党及1955年成立的人民党就成为左翼统战和年轻人的平台,并在50年代末期及60年代中期之前形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甚至连脱离自巫统的国民议会党(由前农长阿都亚兹于1963年离开巫统另起炉灶)也在1964年加入了左翼统战,成为社阵(社会主义阵线)一员(原本只是劳工党与人民党在1957年独立日结盟)。

左翼统战灾难开始

岂料1964年大选的失败竟是左翼统战灾难的开始,一方面这些左翼马来领袖被逮捕(包括劳工党主席伊萨、回教党主席布哈鲁丁及国民议会党主席阿都亚兹和社阵主席哈斯诺等),被指企图在巴基斯坦设立“流亡政府”(1965年);另一方面,劳工党开始走上街头,示威抗议成为新的斗争手段。更进一步受到中国文化大革命(1966-1970)的影响,不再对议会选举产生兴趣。遂有1968年辞各级议员及1969年杯葛选举的决策。从这样看来,左翼统战从宪制斗争到街头斗争的过程有其主客观因素,客观是其领导人及干部多数被扣捕;主观因素则是受到国际的意识形态所牵制。

当1969年大选过后,第三势力从中崛起和左翼势力自我退出宪制舞台又成为另一个分水岭。最明显的莫过于1972年劳工党因无活动被正式吊销注册及197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马新的左翼统战已基本上化整为零,即便在这个时期仍接受宪制斗争的人民党希望能一统左翼力量并取代劳工党地位,可惜曲高和寡。人民党不论70年代由卡森阿末领导或80年代后由赛胡先阿里领导,他们都无法打破困局,在大选中屡战屡败,加上两位领导人都曾是内安法令的拘留者,也就无从一展身手了。

世界局势不断变化

由于世界局势不断地变化,包括中国在80年代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及90年代苏联变天连带东欧国家也脱掉社会主义的大衣,预示著教条式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已不适应当前的潮流之际,马来西亚却有人从左翼的旷野中高举社会主义大旗,日期是1998年的5月1日向政府注册局提出申办“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虽然人数不多,可能极其有限,但这批人不是昔日的左翼政团的领导人,而是一批声称有理想的社会主义信徒要为工人阶级站台和说话。

几经10年的坚持才在2008年获准注册的社会主义党,不论是否赶上大选的列车,它依然遵循宪制斗争的路线。虽然在字里行间显示它的工人阶级的立场也引发一些人认为它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伊党的哈迪阿旺就有此说),且有人认为它的党徽展示“愤怒的拳头”有些过头,因而没有在505的大选中接受它是民联的一分子。

正因为对外抗争十年后又要对内抗争也使到社会主义党准备自行上路。可是如今它只剩下1名国会议员,也输掉3个州议席(原本还有一名雪州议员也在本届输掉了)。在群众未普及支持下,它确实遇上了不合时宜的麻烦。

它的进退维谷也让人想起社会主义思潮的浮与沉,兴与衰。就不知道社会主义党如何在大环境(国际)及小环境(马来西亚)都不利的条件下突破重围与困境而独树一格。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皇委会查红豆兵?

名家

大选过了,许多政客的真面目也开始暴露出来了。昨日报载,首相署部长沙希淡建议设立皇家调查委员会来查行动党的网络兵团──“红...

阅读全文

孙和声:中产阶级为何在萎缩?

名家

近年来,政治经济学界流行辩论的一个论题是,整体上言,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在萎缩,而新兴经济体的中产却在扩大。这个此消彼长现...

阅读全文

峇冬加里惨案

名家

1992年成立的“追讨英军屠杀罪行工委会”坚持打一场跨国官司,誓为当年惨遭英军无辜屠杀的受害华裔村民讨回公道,道歉赔偿。...

阅读全文

迦玛:不愿接受的事实--大选验证烟囱政治系列(八)

名家

先前,和尚尼姑提倡说好话,无可厚非。但总说好听的,不好听时便装聋作哑,甚至抹煞事实,颠倒黑白,那绝非一件好事,可能压根儿...

阅读全文

谈马青的40岁年限

名家

最近正值马华党选在即,马青突然宣布把年限从原来的45岁降低至40岁,杀许多马青“老前辈”一个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能够再在...

阅读全文

发展华教是基本人权

名家

第13届大选虽然落幕了,不过尘埃尚未落定,反而是种族主义分子一个接一个跳出来叫嚣。“华人海啸”拉开了帷幕,跟著前上诉庭法...

阅读全文

“舞狮”与“狮子舞”(下)

名家

再回到“舞狮”与“狮子舞”的问题。首先,按照功能分布的原则,要确定“舞狮”的词类,我们得考虑以下句子:(一)“那头舞狮真...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舞狮”与“狮子舞”(上)

名家

2011年初引发的“舞狮”与“狮子舞”之争,大体以杨欣儒高举“两部权威的辞书”而定则定矣。至今我们的学校仍在使用“狮子舞...

阅读全文

杨善勇:秀得太多,做得不好

名家

槟州先后发生二桥高架公路坍塌以及槟城巫统大厦结构坠落的意外,皆因缺乏工具拖延救援,最终还须从北海调来重型吊车和神手,苦等...

阅读全文

谁在儿戏?──评新纪元学院“新火燎院”事件

名家

6月19日中午12时到下午2时,新纪元学院学生和院长聚集在学校“空的空间”前,试图好好地讨论新院目前为止的各种问题,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