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出炉的《教育大蓝图》,其中有一项建议在不久的将来,划一所有政府小学,即国、华和泰小的国语课程。笔者认为,在我国多元文化背景的考量之下,划一国语课程是行不通的。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当中,华、泰小的国语课程并没有跟国小划一,而其程度也远远低于国小,这种安排并非是没有原因的。国小的学生绝大多数为马来族群,这些马来学生打从娘胎出生开始,就一直生长在马来文的环境,马来文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语文,到了小学即使学习深奥程度的马来文,也非常容易上手。
但华、泰小的学生则绝大多数为华族和印度族,这些华人和印度学生也是一直生长在自己母语的环境,以他们的母语为思维语文,到了小学才刚刚开始接触到马来文。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并不可能指望华人和印度学生有能力与马来学生学习一样程度的马来文,甚至还有弄巧反拙的可能。
自古以来,学习之道不外乎“由浅入深”,如果不让华人和印度学生把马来文的基础打好,就要他们直接学习深奥程度的马来文,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两头不到岸:华人和印度学生既无法掌握马来文的基础,也无法达致跟马来学生一样程度的马来文能力,这又何苦呢?
虽然说教育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上仍然要赋予一些伸缩性。笔者认为,华泰小的国语课程始终必须贯彻“由浅入深”的原则,尤其是小学的前3年,理应专注于锻炼学生马来文的基本功。虽然说是从零开始,但也可以加快脚步,慢慢跟上其他同龄马来学生的程度。
到了小学的后3年,等到学生的马来文基础已经打好,才开始慢慢加深国语课程的程度,逐步与国小的国语课程接轨。我们必须了解的一项事实是,不管怎么样,学生一旦升上国中,就必然接受划一的国语课程,所以华泰小毕业生的马来文能力,必须与同龄的国小毕业生同步才行,这是无可避免的。
对于升上国中的华泰小生来说,国语其实并非只是单一科目,而是绝大多数科目的教学媒介语。从以前到现在,很多华泰小生因为马来文程度不佳,而无法适应国中的学习环境,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好好地掌握马来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