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露自身错误是认错的起步,好的开始。认错之后又重犯旧错,则可能是假装认错,文过饰非,或是思维解离,性格分裂。
《2013-2025教育大蓝图──初稿》(以下简称《大蓝图》)是一份少有的自我坦承我国教育缺失的政府报告书。沉甸甸的一本数十万言、两百多页的厚书,洋洋洒洒,并不沉闷。除了文从字顺,通情达理,最惊讶的是它自我批露了教育失败的多项数据。
对于一向被各种“国家机密”禁锢而闭塞无知的大马民众,这是少有的启迪教化,是阅读此书的一份惊喜。
过去民间对于我国教育水平低下的猜测怀疑,终于拨开云雾,被官方证实了。惊喜之余,却又触目惊心。因为证实我们教育水准低下的数据,竟然多得超出我们担忧的水平,也走出我们的想像之外。这本厚书说:在74个参与检视的国家当中,我们的数理表现排名倒数第3;我们学子的智力比这些国家的平均值落后3岁;自1999年至2007年,我们的数理科就是如此走下坡,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我国对教育的投放,却是惊人的。教育部获取的拨款是国家GDP的3.8%,是政府开支的16%,远超于世界的平均数,也大于许多教育水平高超的先进国家如日本、芬兰、新加坡。用KPI来计算,这是大亏本的资源投放──假如我们将教育当成企业来办。
重中之重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培育了许多无法就业的毕业生。尽管人人高喊找不到工作,职场却有许多没人问津的空缺。
这种资源错配将至少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大蓝图》所担心的“‘经济转型计划’制造出大量高智慧、高薪资的工作而没有应聘者”;二是《大蓝图》没有提过的“大量‘学无致用’的毕业生也变成了失业生将形成多么可怕的火药库。”
《大蓝图》保持旧精神
于是,一幅人口素质滑落以至市场人力供求失序的全面景象就摆在我们面前。是时候来改革、重组、转变了。《大蓝图》开宗明义地如此指出,并将蓝图定于2025年来完成全民素质提升,以便在13年内协助实现“经济转型计划”。
但是《大蓝图》的执行策略却似乎没有对应其对国家现状的分析。首先是《大蓝图》没有交代这十多年来教育素质极速下滑的原因。没有交代是因为没有做分析,或是做了分析,但内部意见不一致,无法成文?
第二,《大蓝图》耗费物力财力,明查暗访,出此巨书。但它对前面两份2001年及2006年的大蓝图竟然没有检讨,只字不提。我国教育水准的滑落正在这两份报告书的执行期。这该如何解释,同时该如何从这两大蓝图错误(如果有)吸取经验,去芜存菁?
第三,《大蓝图》尽管承认近年水准下滑,但也以过去50多年去除文盲和提高就学率达数十倍的成就,作重点强调。这是否是改而不革、留旧弃新的暗喻?
也许正因为“曾经的辉煌”,教育部沉缅于建国以来教育政策的神圣、至高无上和其非凡成就,所以《大蓝图》在序言反映实况之后的其余大部分章节都保持著旧精神,和原有的国家教育原则,乃至更早期的拉萨、达立等“报告书”的论点,包括宗教作为精神价值来培养、单元化语文政策以及通过学校教育来达成民族团结的目标。其中一些行文,甚至有“搬字过纸”的痕迹。
同时,因循于旧有的传统教育精神,《大蓝图》还以新教育理论为装点,推出了诸如“11项转变”、改革教育部、提升教师地位等来展开“教育改革”。尽管这一系列新措施看似石破天惊,励精图治,但它却与旧体制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是否能在今后13年的“教育大改革”经得起考验,是一大疑问。
我们的乡亲父老、学生家长、社会大众都见证过不知多少次的教育大改革,和多少份大蓝图。我们的孩子、学生,乃至于我们本身都经历过这些蓝图计划,而当了试验品。
除了眼前这份尚肯承认事实的《大蓝图》所指的10多年当中“已经无可挽回”的“被牺牲的一代”,难道我们这些半桶水、似懂非懂的老一辈不也是从懵懂中糊涂走出来,混到现在吗?
《大蓝图》之所以人格分裂是因为政府内部想法矛盾,还是派系对立,或是资源争夺所致,我们无法理解,也不想理解。我们要的是子孙千秋万代,不要一再地当白老鼠,走错误的路,而能有一份真正周全、诚意的大蓝图,帮助未来人成龙成凤,做一时人杰,为马来西亚,扬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