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州是我国拥有第3多华小的州属,仅次于砂拉越及柔佛,但基于州内缺乏就业机会,人口大量流落他州谋生,加上华裔整体人口持续减少,导致州内华小的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郊区的华小多沦为微型华小。

若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许多微型华小将不断萎缩,若完全没有学生来源,将被逼步上关闭或暂时“停止运作”的噩运。

因此,霹雳州董联会抱著“华小一间也不能少”的理念,近年来都在积极维持微型小学的学生人数,但若还是无法为微小招入新血,迁校将成为最终的选择。就如早前引起华社争议的白沙罗华小,目前所使用的华小执照,就是从霹雳州巴力迁移过去的中华小学。

霹雳州董联会总务何有明指出,霹雳州在2010年,共有6万1260名华小生,可是在短短的6年内,华小生的数量却大幅度下跌至5万504人,跌幅高达17.5%,让该会深感担忧。

大直弄益华剩1学生

何有明受访时表示,霹州的经济不活跃,人口大量外流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早期的郊区新村只剩“老人与小孩”,但现在恐怕只剩下老人,导致州内绝大部分位于郊区新村的华小,都是微型华小。

“此外,根据董联会所掌握的数据,除了目前已在进行迁校工作,学生人数只有一人的大直弄益华小学外,州内共有4所华小已是学生人数少于10人,岌岌可危,它们分别位于吉辇县两所,太平及玲珑各一所。”

他表示,该会极其希望将华小都保留在霹雳州,但按照事实而言,如果进行迁校,多是迁往外州,所以董联会现在都积极为上述4间华小张罗招生的事宜,只是最终还是无法维持,迁校就是最后的选择。

“若是如此,扣除将在明年迁校至雪州布城的十八丁联合华小、正在进行迁校申请的大直弄益华小学,以及目前已有雪州发展商提出迁校申请的务边哥打峇鲁培民华小,再加上上述4间华小,霹州的华小将从186间减少至159间,让人担忧。”

此外,他强调,迁校也并非易事,必须透过该校董家协的认同,及教育部的批准,发展商在申请校地时,也会面对一定的困难。

新校可立碑纪念传承旧校史

若是一个新村或是社区的人口已减少至再也无办法为当地的华小提供学生来源时,进行搬迁是别无选择的办法,但搬迁后的华小,应设法传承该校前身的历史,好让历史得到传承。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者黄文斌受访时称,一间华小因完全没有学生来源而被逼迁往他地,该所新建起的华小不能只是沿用原有华小的名字,再以全新的个体出发,反而应该传承该校名之前的历史。

“新学校的校方可通过文字记载该校前身的历史,好让学生能够了解该校的由来,得到一个承前启后的效果,甚至是可以选择在校园的一偶立碑,纪念已经关闭的学校前身。”

他建议,新学校还大可招纳在该校前身就读及毕业的校友加入该校校友会,让这些校友有一个归属,而在华社都愿意为华教贡献的大前提下,这些旧学校的校友更可能会协助推动新学校的发展。

接管善用旧校舍

他说,旧学校的校友不会因母校在实体上已经关闭而失去归属,而是可以将搬迁后的新学校,视为母校的延续,为新学校做出贡献。

此外,黄文斌表示,在学校搬迁后,其原有的学校建筑依然会保留在原有的社区内,若是周边藏有旅游潜在价值,接管该校建筑的单位,大可将其打造成文化展示馆或咖啡馆,记载及传承该社区的历史,极具推动文化旅游的潜能。

“即使是缺乏任何发展的可能性,接管的单位也可以将其打造成其他用途,如办公室等,以将古迹保留下去,不让一个社区的历史遗迹,完全消失殆尽。”

迁校一波三折 寻新生就读保校

2015年,因为最后的两名6年级毕业生毕业后,恐将面临关闭的大直弄益华小学,虽然在今年成功迎来一名转校生“保命”,惟该校董事部仍在积极争取迁校,因为当地的人口已调零,一直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大直弄益华小学代董事长蔡水来指出,其实该校早在2011年就已经做出迁校的决定,直至2013年才正式展开,原因是大直弄的人口大量外流,该校仅是“苟且偷生”。

他说,该校董事部一直在争取迁校,只是一波三折,首先是2013年有一个发展商表示愿意协助迁校,但碍于其发展项目还需要等待许久时间才进行,所以过后转交另一名发展商。

“另一名发展商展开申请程序后,却面对新校地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拖延至今都还无下文,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尽量地寻找学生,以维持学校的运作,不让其‘停止操作’。”

蔡水来强调,虽然教育部承诺学校若没有新生,只是会暂时进入“停止操作”的状态,殊不知此“停止操作”的状态其实有一个10年的期限。

“一个发展商愿意协助迁校,但也会面对许多问题阻碍,若耗了几年的申请失败,即使有另一个发展商愿意接手,也要耗上好几年,如此一来一往就可能超过10年,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尽量确保该校有学生就读,不让它进入‘停止操作’。”

此外,该校虽然有一个转校生维持著,但该名学生并非当地人,明年会不会离开都没有人懂。他认为,其实迁校并非什么问题,反而是让一间学校得到延续,而不是最后关闭了,准证也没了,才是有愧于华社先贤的努力。

学生少易兼顾 读微校好处多

微型华小的人数若维持在20人左右,可能在特定方面,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及才华,让就读微型华小的学生获益更多,因此不一定需要关闭及搬迁。

南近打县华小督学林慧茵称,相较于有一定学生人数的B级或以上的华小,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全面顾及,但微型华小可能一班就只有5至6人,教师更能像父母般,照顾学生的各方面成长。

她说,虽然微型华小有其优势,但维持微型华小不被关闭及搬迁,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来源,理想的就是将学生人数维持在20人左右。

“但是,如果学生人数真的完全归零,那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教育部一定会将该校关闭,再将校长及教师们调配至其他学校执教。”

曾在微型华小担任校长的林慧茵也说,其实许多微型华小的表现也并非差强人意,在小六检定考试中,有的更容易达到全科及格率。

“再加上学生人数有限,因此比起大型学校,微型华小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代表班级或学校参与各种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本身的才华。”

她打趣说,一些微型华小可能只有3名6年级生,所以在校内运动会是,就3人都能得奖,差别只在冠亚季军当中,这将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到所谓的成功及得奖感觉,所以日后就会更努力地追求成功,也是一件好事。

师资足更有人情味

此外,她表示,根据其经验,微型华小比起大型小学更有人情味,学生人数少,彼此之间的感情就更为深厚。

询及微型华小是否会面对教师调配不足的情况时,林慧茵指出,教育部都是根据一个班级,调派1.5名教师的固打进行分配,所以基本上微型华小不会师资不足,反而是老师兼顾的学生少了。

另一方面,她也强调,一般上一所华小不会被强制性关闭及迁移,而是当没有学生后,教育部才会将其关闭,但有关准证将会保留在县教育局内。

她说,若有其他地区,如发展商愿意接手该准证,并答应承担建校的费用,就可以向教育部申请,虽然一切都由教育部决定,但毕竟华小都是地方华社的产物,所以一般都会寻求该校董事的认同,才会进行迁校。

文化历史牵系 华小与新村共生

国内绝大部分的华人新村,都由早期该社区的领袖或居民所共同创办,目前大部分已进行搬迁的华小,都是来自郊区新村的华小,所以如果最终一些新村内因人口减少,华小被逼关闭及进行迁校,将对该社区的文化及历史造成影响。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者黄文斌指出,大部分的华人新村都拥有本身的华小,有的有一所,有的则有两所,这些华小可说是与新村共生,并在新村过去的文化及历史发展,扮演著无法切割的角色。

他说,其实延伸出国内华小迁校的课题,是因为华小的数量取决于目前政府所发放的华小准证数量,所以才会使政客利用华小迁校的课题,作为政坛上攻击政敌的武器,引起社会争议。

他指,只要政府将建设华小制度化,如在特定区域的人口高达70%是华人,就批准在当地增建华小,再将郊区学生虽然少,但还有学生的微型华小继续保留,问题就会解决。

“届时,如郊区的新村就不会因为本身的华小被逼关闭及迁校,导致该新村的文化及历史的一部分中断了,或让在该校毕业的校友失去归属。”

黄文斌也说,华小是属于我国教育体系内的学校,课程纲要也是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定,只是教学媒介语是华语,因此国人不能戴上有色眼光,将其视为分裂国家族群的课题。

“若是在二战后的初期,在许多国家建立的过程中都追求单一民族文化及单一语言的年代,以此角度出发还情有可原,但现在已不能再根据此观念去看待国内的华小。”

不应变成政治课题

他认为,华小只是在我国教育体系的其中一个选择,国民应该不分种族,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看待,如非华裔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报读华小,因为课程纲要也是教育部所制定的,国民可以选择将孩子送进去或不送进去就读,不能将其视为分裂族群的产物。

他也强调,在新世纪所提倡的就是多元性,多元就是一种美,国家必须突破此框架,将华小视为一种孩子求学的选择,就不会让华小的课题演变成政治课题。

此外,黄文斌指出,若是一个新村还未至于完全消失前,其新村内的学校就应该设法保留,别让其搬迁,因为除了会对社区文化及历史造成影响外,其实在郊区的微型华小也有其特别之处。

他举例,微型华小的人数少,空气好,老师更能专心地培育校内的学生,让学生的整体成绩表现,更胜于城市区的华小,届时可能更会吸引其他邻近的学生进入就读,甚至可能会延伸出“移民潮”,吸引周遭的居民因为孩子的教育,而迁入该新村,重新激活新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头号公敌”辞职币圈狂欢 比特币冲上9.9万美元

阅读全文
女摊贩解释,当时顾客多,妇女一听到要排队就不高兴,还说要退钱,但材料都已准备好。

预定薄饼取餐等40分钟 妇申诉:摊贩突退款不卖

阅读全文

史上第一家来马上市香港公司 知行集团布局引关注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中国妻子在马困境

东方脉动

近几年,大马成了最热门的新兴移民国家之一。最大的原因是,大马一直推动“第二家园计划”,获得最多外国人响应,包括中国人。根...

阅读全文

反暴利法知多少?

东方脉动

在面子书当道时期,许多网民都喜欢透过面子书分享所见所闻,甚至出现状况时网民大义凛然的扮演判官,在面对消费不公的时候也有人...

阅读全文

针灸麻醉法

东方脉动

以往中医的医疗技术一直被现代社会视为落后及无科学根据的治疗法,惟中医针灸法的麻醉及止痛功效,却在近年开始受到国际医疗界的...

阅读全文

如何解决隆雪水供污染

东方脉动

若细数隆雪区过去一年的制水次数,大大小小超过10宗,人为的蓄意污染是最大原因,从普罗大众随手乱丢垃圾、餐馆把食物残渣倒入...

阅读全文

年轻人创业不是梦

东方脉动

我国近期创业风气蓬勃,许多初出社会茅庐的大学新鲜人,凭著“一股冲劲”与胆识,在毕业后或是求学时便开始创业。本地年轻人的第...

阅读全文

大马家具业困境

东方脉动

马来西亚是世界十大家具出口国之一,国内各家具厂商所生产的各式产品,除了供国内市场销售外,多达约80%的家具销往世界各国;...

阅读全文

都市更新计划

东方脉动

随著时代转移,人们为了谋生,纷纷从乡区转移至城市居住,以致城市地区的人口逐年增长,城市屋业发展蓬勃,但在土地越来越少的情...

阅读全文

民办中医学院走向没落

东方脉动

拥有数千年文化的中医,是中华文化的其中一块瑰宝,并随著华裔先贤南来传入大马后蓬勃发展,除了是华裔国民生病求医的另一选项外...

阅读全文

大马网购发展

东方脉动

早在1998年,我国就有本地电商平台“Lelong”,但因网络、物流及支付方式等客观因素尚未成熟,早年的网购市场规模很小...

阅读全文

有人潮就有机会 全民赏艺还需深耕

东方脉动

槟城艺术界的影响力曾引领新马两地,发展起起落落后的今天,艺术在槟城仍是朵盛开的花,是艺术工作者除了吉隆坡外的理想平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