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子书当道时期,许多网民都喜欢透过面子书分享所见所闻,甚至出现状况时网民大义凛然的扮演判官,在面对消费不公的时候也有人会贴文寻求认同,甚至号召杯葛。
最普遍的情况是在某某地方吃贵了、买贵了,除了在面子书发泄不满外,消费人是否有想到,可以向有关当局投诉,前提是,在投诉前必须提供确凿的证据,尤其是收据。
槟州贸消局反暴利组主任陈进松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详细地讲解反暴利法的存在及其作用,同时也呼吁消费人扮演好本分。
他说,消费税是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在吸取其他国家实施消费税所面对过多投诉的后遗症,政府早在2014年经已草拟并通过反暴利法令。
须厘清2观念
在了解反暴利法令之前,他必须要厘清的2项观念。
“许多消费者因为不清楚我国的制度及法令而引起诸多误解,所以我认为消费者必须了解我国的体制,其一,我国的物价是自由市场浮动,贸消部无权干预;其二,贸消部管制的物品仅有佳节时期的统制品,以及长期管制的白糖、口罩及液化石油气(LPG)3种商品,如口罩等在灾难或者紧急事故,政府才会介入管制。”
他说,至于其他的商品如食油、汽油、柴油及面粉,政府只是确保其供应充足,却无权管制价格,惟政府会建议价格,若商家出售超过政府制定的价格,政府并无法援引价格管制法令对付商家,贸消部仅可以援引商品管制法令针对行政管理而撤销其销售执照而已,至今大部分商家都依据政府制定的价格出售统制品。
计算“净利”机制
“消费者必须先了解这两个制度,那么才不会变成蛮不讲理,甚至误认为贸消部是全能的执法机构,以为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的商品价格我们就可以采取对付行动。”
他说,政府若要管制一种商品,视乎管制价格或者管制货源,惟这些都需在宪报上颁布。
既然这是一个自由的浮动市场,那么还需要反暴利法令吗?
陈进松坦言,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反暴利法令的国家,在2011年反暴利法第14(2)条文下,反暴利的诠释是,不合理的赚取高利润。
“这个不合理的高利润不能与其他地方的商家比较,而是商家本身以2015年1月1日的成本与现今的价格进行比较,所以消费者以A地方商家比B商家便宜的投诉是无法受理的,因为不同区域的租金、营运开销等都不同。”
这也意味著,反暴利法是一个计算“净利”的机制,消费者在投诉前必须了解,相关商家出售的物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价格前后差异若超过10%,那么在向贸消局投诉时才得以讨回公道。
依据净利查商家是否暴利
陈进松说,商家是否暴利,取决以2015年1月1日其制定的净利是否更改,以及其如今售卖的时价没超过早前的定价,那就不算违法,反之贸消局在接获投诉后将介入调查。
询及商家的净利定价期限,他坦言政府制定的期限原本是18个月,如今延迟多6个月至今年尾。
他说,在实施消费税后,有注册消费税的商家在扣除各项税务后所取得的数据即是净利,贸消局会依据商家净利是否提高而调查是否涉及暴利。
“当然,有7个特别情况另当别论,包括计算日未必是2015年1月1日,可从商家开业开始算起,或若适逢促销期,可在促销期过后计算净利。”
制定盈利后再制定价格
陈进松在反暴利法未实施前已参与策划,甚至前往学校、非政府组织、厂商等讲解,所以能很详细地讲解反暴利的计算方程式,虽然有些复杂,但一般上商家会依据法令提供贸消局所需的文件。
陈进松说,在计算商品或服务的净盈利前,贸消局官员必须获得商品的成本价(来自供应商)及营运开销(员工薪金、、租金、水电费、运输费等),这些必须有单据证明,若无法出示单据则需要宣誓作证。
“在2015年1月1日开始,商家在制定盈利后再制定价格,如一件衣服成本价10令吉、营运开销2令吉,净盈利8令吉,衣服价格为20令吉。”
免引起纠纷 点单前看清价格
陈进松说,身为一名消费者除了须货比三家精明消费外,也须依据能力消费,市井小民必须在点单前看清价格,避免因为没有看清楚价格而引起纠纷。
他说,在这个自由开放的市场,有人舍得花钱在酒店用膳,但是月入2000令吉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天天上馆子,所以量力而为精明消费才是王道。诸如一杯咖啡,在路边摊块多钱,在餐厅、冷气餐馆、6星级酒店的价格则大不相同。
“就商家而言,若他卖贵还能生存自有他的生存之道,所以消费者在投诉其物品昂贵时,需要考量到商家的租金、营运开销、环境、服务、品质等。”
他认为消费人最重要还是货比三家,因为有些厂商可以租借场地给供应商而获得免费货源,再便宜出售给消费人;有者则是为了吸引人潮而不惜亏本变卖。
消费者应货比三家
“为了教育消费者精明消费,贸消部在全国共有2000名官员负责在全马各地收集商品价格,并通过推出的MYKIRA手机应用程式,让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
他说,除了一般食物,如洗发水等,消费者在自行增加消费税及兑换率后,商品价格依然差距很大,甚至超过10%的涨幅,那么消费者可提供收据做投诉,该局执法官员可以追查至源头调查是否有商家非法牟利。
“除了商品,一些服务诸如理发、洗车、按摩等都可以在反暴利法下遭受到对付。”
询及该局的挑战时,陈进松坦言该局面对搜证的困难、消费者不明白制度及面对法律的限制。他表示,虽然不是每个案件都可以结案,不过至少得以收集数据。
分析计算搜证 调查提控过程冗长
陈进松说,根据一般程序,贸消局在接获投诉后需要费时4个月至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查以及向商家收集资料,而且这也未必成功提控涉案者上庭,因为要投诉容易,但要将案件完成调查、搜证后再提控定罪是难如登天。
他说,该局在接获投诉后,必须将商品时价及2015年1月1日的价格作比较,并援引2011年物品价格管制及反暴利法令第21条文,要求商家填写成本价格表,限定商家必须在7天内回应。
“我们在取得两个时间点的成本价格表后,将会进行初步的分析,包括计算商品的成本及营运开销,再算出净利,若发现有暴利成分,则将会寻求反暴利委员会的意见。”
他说,一旦证实商家涉及暴利,那么贸消局必须正式开档调查,并开始收集其他的证据后,再征求总检察署的看法。
“若总检察署认同,那么将会向商家发出罚单罚款,或者将商家提控上庭。”
他说,这些过程费时冗长,而且程序复杂工作繁杂,不仅遭消费者投诉效率不好,而且还会有商家认为贸消局在刻意刁难,真的吃力不讨好。
能起到警惕作用
“不过凭良心说,反暴利真的能够监督商家避免随意抬高物价,即使最终无法将商家定罪,但至少执法官员的介入,也能起到警惕的作用,所以我还是希望消费者在面对不公时可以向贸消局投诉。”
他说,槟州在过去这两年共接获500宗消费者投诉,有310宗案件开档调查,21宗已呈交总检察署,其中6名业者在带上法庭面控时认罪及遭罚款平均各1万令吉、6宗案件被总检察署驳回、8宗案件则需要重新调查以搜取更多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