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诈骗案屡屡发生,即使大部分行骗手法已高度曝光,但还是持续有受害者坠入圈套;美国心理学会专业会员黄国辉博士逐一解说受骗心理、行骗技巧及过程,希望人们提高警惕。
日前警方一项统计数字显示,自2014年至今,使用金字塔传销或庞氏骗局(又称非法集资、老鼠会)行骗的诈骗集团不断冒起,短短2年半,就已接获高达1365宗投报,骗走逾3亿令吉。
除了快速致富骗局,国内还屡次发生刮刮乐、信用卡诈骗、电话诈骗、祈福党及网络欺诈等个案,诈骗手法层出不穷。
黄国辉接受《东方日报》电访时认为,行骗者通常都是抓准受害者的4个心态,分别是贪心、害怕、对家人的关心,以及情感的需要。
“所谓的害怕,指的是骗徒可能利用某人患上疾病的恐惧,趁机提出一些化解方案,或者通过骗说家人将遭遇灾难或被掳,利用目标人物对家人的关心,引入圈套。”
利用感情下手
“另外,有些骗徒看准某些人需要陪伴或爱情,进而利用他人情感的需要来行骗。”
他认为,每一宗骗案近乎都是利用上述4个心理来行动,而行骗过程主要是从“开”、“进”及“推”3个步骤演进。
他指出,所谓的“开”就是先玩弄这4个心理,例如让患病的人害怕,或者利用别人的贪欲,怂恿对方加入一起赚钱。
“接下来的‘进’,就是建立起威望,骗徒会以英雄式人物登场,如谎称是一名神医或成功商人,能够医治百病或者帮助你大赚一笔。”
“当一个人渐渐进入圈套,就开始‘推’,尽量封锁受骗者与外界的联系,要受骗者按照指示一步一步做,例如不能跟别人提起这件事,或者事态紧急,必须立即给钱,否则效果不灵等。”
黄国辉表示,“开”、“进”及“推”是比较通俗的说法,若正规来说,整个行骗过程是7个步骤,分别是准备、建立威望、确保多管道的支持、集中控制、保密、弹性处理及协调。
他指出,骗徒还未行动之前必定先做足准备,如锁定目标,再调查基本资料,如家中人数及近况等。
他说,过程中,骗徒会确保具备多管道的支持,换言之,不是单独行事,而是有组织性的编排。
他以中奖个案为例指出,一间海外电视台致电通知甲先生中奖,将有机会与另一名中奖者共享百万令吉。
“期间,甲先生肯定会怀疑,是不是真的中奖?所以他会要求致电给另一名中奖者,同时也会拨电到电视台查证,不过这些电话号码都是骗徒所提供,换言之,都是组织内的人在扮演。”
当一切都太完美 小心是骗局
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要如何提防备受关注;黄国辉提醒,当有一天突然遇到一件完美得毫无破绽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时,就得提防是否为一个圈套。
他举例,如果突然有人告诉说,投资一门生意的收入很客观,或者有机会遇到一个权威、神医或成功商人,而且身边也不约而同出现同样支持的声音,大家就要开始有所意识。
集团式出动难提防
“例如,有人忽然告诉我们会遇到灾难,让我们担心害怕,同时又提出解决方案,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而且这些都是在偶然中出现,完美得毫无破绽,大家得开始意识可能是一个骗局。”
一般上行骗都是组织性行动,有时3人或4人,甚至8人,视乎骗局大小,每人都有各自的角色,如有者负责发放消息,有者则作为反间谍、军师或造谣,以混淆视听。“一旦骗徒是集团式出动,多人混淆你一人,很多时候是防不胜防,所以了解行骗手法是最好的提防方式,至少人们遇到类似状况时会额外小心。”
“无意失误”诱导目标上钩
骗徒在干案时,一般上会运用的心理技巧分为5种,包括利诱、重复过程、无意的失误、提出明显的解决方案,以及牵涉不幸的遭遇。
其中无意的失误,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掉钱党”;“掉钱党”通常涉及数个骗徒,他们以独自提款的长者为目标,先是首名骗徒在目标人物面前佯装掉钱,之后第二名骗徒登场拾到该钱,并说要与目标人物分半,接著首名骗徒再折返指责两人偷钱,并借此搜查目标人物的钱包,从中窃取钱财。
无法过账骗人出资
黄国辉指出,上述例子就是利用不小心的失误,诱导目标陷入圈套。
例如,A骗徒会以突然面对过账问题,因此缺乏资金投资等的“无意失误”,来说服目标一起出钱投资。
“至于利诱,则是通过利益,如赚大笔钱或中奖来诱导他人奉上金钱。”
“还有一种就是以遭遇不幸为开端,骗徒会向目标人物谎称其家人会遇到问题,并自称能够帮助,要求献上一笔钱来消灾解难,由于担心家人安全,对方不得不就范。”
行骗过程:
(一)准备
确定目标,调查目标的详细资料,做出行骗规划及预设目标人物的反应
(二)建立起威望
以符合目标人物期望的身份出现
(三)多管道支持
各方虚假消息的支持
(四)集中控制
避免混淆
(五)保密封锁
目标人物与外界的接触,将知情者减至最少
(六)弹性处理
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七)协调
人们需要知道下一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