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2012年欲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被形容“洗脑教育”,引民众反弹,一群中学生在召集人黄之锋带领下,成立“学民思潮反对德育及国民教育课联盟”带动学生抗议,引起社会的关注及参与,最后成功号召超过10万人大型请愿活动。香港政府随后宣布搁置政策,这事件也被视为学生有能力影响政策的一大成功案例,联盟抗争成功后易名为“学民思潮”,以示除了跟进政府在国民教育所推行的政策,也广泛关注教育、青年与政治体制课题。
在我国,学生或民权运动可能较难达到其他国家的高度,惟随著近日公民运动的愈来愈热烈,加上部分学校鼓励学生勇于发声的教育政策,如果有机制能从政制的发展,著重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他们议政的积极性也将不断提升。
日前台湾大专生在立法院痛骂教育部长“伪善,满口谎言与不知悔改”,并要求部长向学生道歉,引起国内外哗然。
大马在最近发生“Listen姐”莎利法事件,引伸出学生言论自由的课题,学生到底能不能随意发声?虽然,学生也是人民,自应享有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但作为校园管理者及学生操行辅导者,往往会对于学生有著相当程度规范与限制。而在我国教育制度,学生较少锻炼公开发言或主动了解国家时事发展。
近年来,我国频繁的集会对我国中学生或大专生,带来了不同的思想冲击,他们有没有足够成熟的思想,判断这些事件的议程及目的?大部分受询的学生或大专学生领袖都认为,国情不同的情况下,我国学生或民权运动可能比较难达到其他国家的高度。
吉隆坡中华独中在这方面,却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更了解我国政经文教的发展,定时举办不同主题的论坛或班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意见,甚至表达对校方的不满,开始在校园议政了解时事的风气。
据知,该校每周各班都会举行班会,讨论学生面对的问题或讨论最近热门话题、每月让各级班长与教务处开会、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自由论坛让学生上台分享己见,如此严密的训练课程可以让该校学生更勇于发言,并期望达到以后勇于为民发声的高度。
6位来自中华独中高三理班与文班的学生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异口同声地表示,校方如此训练学生的上台演讲,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甚至胆量都有显著提升。
刘政德表示,刚开始被老师选中上台分享意见时,脑袋一片空白、手脚抖个不停、连嘴巴也在抖、话也说不清,可在这几年的磨练下,上台演讲时也不会再胆怯。“老师在班会讨论时,都会故意挑一些平时在班上较为沉默寡言或较少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上台分享,以达到锻炼每个人的目的。”
学生也争取权益
据知,老师会针对该月较为热门的话题,让学生做功课了解议题背后的故事与发展,可能分为正反两方或各自陈述自己的论点,学生若不认同也可以质疑并反驳。
“早前中国的小悦悦命案也曾经成为班级论坛的题目,学生可能针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解释为何会无人对其伸出援手,或评论社会是否过度冷血等等,因为牵涉个人价值观,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可以发表。”
另外,中华独中每月都会举行一次教务处与班长的会议,让班长代替学生发言,反映所面对的问题,每次的会议班长们都十分踊跃,也不乏成功为学生争取权益的成功案例。
身为班长的贺钰安说,曾有学生建议校方允许在体育课换跑步鞋,因为运动时穿校鞋较为不适,而在校方与班长的会议中也获班长们的赞同并通过。
“美中不足的是会议时间短,只有一节课大约40分钟时间,加上每一年级都有许多班级,导致有时太多人想发言,都会牺牲之后的下课休息时间。”
“校长此前说过,作为班长就应该为同学做事,有些牺牲也是应该的,因此大部份班长都甘之如饴,并不把与教务处开会视为苦差,反而乐在其中。”
他补充,让班长与教务处每月开会也是校长本身的提议,因为比起在班会向老师反映问题,集合各班长之力向教务处表达意见,无疑是更为有力。
而每年一次的论坛规模则更加庞大,由不必应付较多考试的初二与高一学生参加,老师会观察并选出代表,在全级学生面前发言或参与辩论,而台下的学生也有麦克风可以随时提出质疑,每年的论坛可说是火光四射,非常热闹。
学生补充,有时讨论到激烈处甚至还会有抢麦克风甚至对骂的情况出现,因此不存在台上激昂发言,台下毫不理会的情况。
杨晓恩坦言自己相当享受校方所安排的种种公开演讲或讨论活动,虽然还得应付双轨制的课业与繁忙的课外活动,惟她认为只要分配时间得宜,繁重的课外活动并不会影响课业表现。
面书炮声隆隆 出面兴趣缺缺
青年政治人才培养对一个国家巩固政治文明建设,确保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用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在近年不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推行民主决策、听政于民的理念,为青年政治人才议政创造较好的实习机会和环境。然而,除却政党青年团的培训,政府在培训青年上仍重视不够,相应针对性政策措施仍未拟定,使青年政治人才培养处于社会自然化状态,专业性也不强的情况。
学阵领袖坦承,我国现有的大专法令限制了大专生的自主性,加上大专生都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不愿主动去探讨时事发展,更别说是对社会制度不公之处提出意见了。
理大前进阵线总协调萧佳盈表示,许多大专生都本著“国家大事不会影响到我”为由,而不愿了解与参与各种公民运动,每次学阵举办各种讨论会或讲座时,参与人数都寥寥无几。
学生运动国内组织秘书林杰宏则强调,大专生在面子书上绝对是“炮声隆隆”地积极回帖,或义正词严地批评国内大事,惟来到出席集会反映民声却时常兴趣缺缺。
“这是因为许多大专生只有3分钟热度,一旦事件逐渐退烧或不再成为社会焦点,他们也会丧失了继续跟进的热情。”
惟学阵领袖都保持著信念,若学生自己都不愿站出来捍卫自己或社会所面对的问题,以后就更没有人可以挺身而出为民请命了。
集会洗礼 关心国家大小事
学生坦言,有时对国内充斥太多政治性言论而感到不耐烦。他们认为无论是阅报或是上网跟进时事发展,有时太多政治人物牵涉并导致焦点逐渐转向政治,而不是国家政策,容易让人越来越不想关注。其实有时政治人物互相指责时根本就是各说各话,并没有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反而导致报章好像每天都得预留一个版位让他们争吵,毫无意义。
有者甚至表示,不想看国家大事发展,反而宁愿看交通意外的新闻,以警惕自己爱惜生命。
学生刘政德表示,高一前不太喜欢看报纸,最常看的是意外新闻,以警惕自己不要成为另一个悲剧,惟认识了这一班同学后,每日也被追问不同的时事课题,慢慢地被影响并对时事产生了兴趣。
“他们时常考我一些时事课题,如各部长由谁担任等,加上最近许多影响人民的大事,包括莱纳斯稀土厂或净选盟诉求等,让我们也会想阅读更多资料。”
其实,受访的学生心中都有一把尺,面对各种政治上的是非对错各有其判断标准,甚至也会参与各种集会表达自己要求改变的诉求,并相信国家可以变得更好。
忧参与集会受伤
学生黄胜铭表示428大集会时,就因为误打误撞而接受了催泪弹的“洗礼”,并表示参与这样的集会,的确是一生难忘的经验。
“我的确认同干净选举的重要性,惟当时父母也以安全问题为由而不想我参与,直到当天我上完课准备回家时,却因为部分公交系统关闭而步行经过集会现场时,被迎面而来的催泪弹喷个正著。”
他认为,参与游行或集会时,一旦遇上有心人士故意滋事,的确难以控制现场情势,因此,不少人所担心的安全问题的确存在。学生也认同,除了集会还有其他表达诉求的方法,可能透过文章或备忘录,人民代议士或媒体等,最重要的还是理性的传达,而非付诸于非理性的行动。
“因为不少人参与游行时抱著‘凑热闹’或炫耀的心情,或凭著一腔热血而到集会表达诉求,等到事件冷淡就逐渐不再参与。”
根据学生自己的观察,我国各族间可说是和睦相处,只是有时部分有心人士故意煽动以达至本身的目的,因此他们对我国未来前景也抱著相当高的期望。
“时常可以看到很多人选择到国外留学就不再回国,惟对我们来说,这更像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因为如果每个人都选择离开,我们的国家就等于被放弃,也看不见进步的希望。”
学生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力量可以改变,惟我国人民大多不了解自己的公民权利,也过于被动或老是等待其他人的领导,而不愿挺身而出担任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学生也提及,许多人抱有“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的心态,除了不愿参加集会或游行表达诉求,在投票时也采取消极态度,因为自认自己的一票无法改变结果。
“若没有人带头纠正并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最终可能会导向每个人都逃避并离开的消极结果,或激进主义抬头导致国家陷入混乱的地步。”
隆中华独中鼓励挺身为公义
中华独中校长方成表示,教育真正的功能是让学生的潜能发挥,人类一共有8种智能,而现有的考试制度注重语文与逻辑思考能力,因此校方有必要让学生锻炼其于的6种智能。
“参与班会或论坛时,学生就必须做功课了解课题,并思考如何理性的表达论点,而不是以吵架的方式表达。”
他坦言,校方鼓励学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学校绝对是第一个遭受炮轰的对象,惟他认为这是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因为如此从小锻炼,对学生长大后面对社会的不公不义,也有应对方法。
“有时表达过于激烈,容易付诸非理性的行动,因此我们有必要为下一代建立一个更成熟的体制,因为当社会的反对声浪越来越蓬勃,成熟的体制社会就会主动催生各种改变。”
他补充,目前该校已经有许多让学生表达己见的管道,因此接下来校方将更重“质”而非重“量”,要求提升学生在表达能力上的进步,以及有效传达改变要求的方法。
“我认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管道,是时候向下扎根,让以后的学生可以更流利地在大庭广众下演讲,而不是举办更多论坛,参与的学生素质却不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