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师资短缺流动高等问题由来已久,众多受访者一致认定不是一时三刻能解决的问题。留住师资的方法与议题的讨论或许知难行易,但面对独中师资的福利与权益,董总或教总是否有义务设立相关机构深入探讨,挺身而出争取合理待遇?倘若董总或教总并没有规划与争取独中师资福利,独中教师是否需要群起而立,成为第三股势力争取自身的权益?
早在1973年,《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就对华文独中的教师问题,提了三点看法:一是提高独中教师的待遇,二是改善独中教师聘约制度,三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独中教师待遇都是董教总所关注的议题。但1990年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师资教育委员会”改称“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师资教育局”,同时调整组织宗旨为:“促进独中在职教师专业化”和“建立完善的独中师资培训体系”。
同时,确立“教育专业培训”为该局核心业务,重点工作包括开拓国内外大专教育专业科系资源,为独中教师职前培养创造条件、举办各项教育学科类和学科类培训课程、强化独中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发展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及提高独中教师教育专业学历。
华研副研究员黄集初指出,当年教总成立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为教师谋求改善待遇,可惜如今却再也没有恢复其当初创办的功能。
“教总当年将教师福利并列为其组织宗旨的第一项之中:联络马来西亚各地华校教师感情,谋求教师福利及发扬中华文化。可惜后来为了争取华教平等地位,才淡化这方面的功能。”
据了解,教总任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政策上作出争取,要求政府给予华文小学公平待遇,并关注各项教育措施实行,捍卫华文小学不变质。另外是提升教育本质的工作上作出努力。教总长期主办各项华文小学和幼教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提升素养。
意愿不同薪制难统一
黄集初毕业于台大历史系,取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在独中服务17年。他说,在1982年时,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曾做过问卷调查:“全国华文独中资料调查综合报告”,其中就有针对教师的聘约及薪资的部分。
“但自此以后就下落无闻,虽然不能凭空想像。不过,一般独中董事会都把这些资料视为‘官方机密’。”
黄集初称,薪金制是各校董事会主权范围内事务,因实际承担教师薪资的还是各校董事会,学校董事支付能力与意愿不同,所以不可能制订统一薪制。
针对这点,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坦承,目前独中工委会并没有任何机构或委员会保障独中师资的福利与权益。
曾任职董总师资局的教育工作者说,目前的董总师资局并不负责教师福利事务,而教总则以争取政府认同独中统考为主,因此需要福利机构或教师群体向社会大众阐明师资的待遇。
盲目扩大规模 教学质量下降
华研副研究员黄集初表示,城乡差距及学校规模与师资流动性莫大关系,城市资源多,乡区资源少,造成人口与人才往城市流动,因此城市的师资也比较多。
黄集初指出,师资某个情况也制约了学校的规模,当师资供应不上时,学校盲目扩大规模,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据他过去在独中服务的经验,基本上可以5年教学资历为界。“要降低教师的流动性,以致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不要盲目扩张学校的规模。也就是说,在考虑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学校规模有界线的。”
黄集初认为,独中是民族教育的特点必须贯彻,即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工作要做好。
在现有60+1所独中之间,华社应该把更多资源投入于小型独中,这些小型独中多处于乡区,资源有限,发展阻力大,且常为外界所忽略。
“最明显的例子是上届大选,大型且有名的独中,得到的政治拨款就越多,反之,小型且无名者,则往往一分钱也得不到。”
缺乏培训 校长“循环”掌各校
独中除了教师流动性高,校长的流动性也是应该受到关注。套用笨珍培群独中校长张济作的说法:现今的校长都在循环使用,许多有素质的校长更是南下北上,到处流动献身华教。
其中这些“循环使用”校长,包括原是吉隆坡尊孔独中校长吴建成到了吉兰丹中华独中、吴明槟从安顺三民独中转移到太平华联独中当校长、原巴生中华独中的校长王增文到了槟城菩提独立中学,槟城菩提独立中学原校长秦耀翰则就任江沙崇华独立中学的新校长。
张济作说,独中校长循环使用,象征职位要担任相当具挑战性,独中校长工作范畴更加复杂、董事部要求高,还要有经验更好,因此独中之间不容易请到合适的人选。
“我们需要有系统化培训校长的机制,一个老师必须教三五年书,再进入行政体系,再进修相关科目,通过实习校长的评估才算是理想的机制。”
曾任独中校长的黄集初认为,独中与国中不同的地方是董事会设立,而独中的校长也因此变得最没保障性的职业。
“曾有一位董事长和我聊天,他说校长如走钢索,过于靠向董事会,就会给教师埋怨,过于靠向教师,就会和董事会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