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霹州政府大力宣传与推广“2012年霹雳旅游年”,并且在年初推介礼上声言,要吸引500万名国内外游客到来观光与消费,而霹州最具特色的旅游资产,就是好山好水以及老建筑古迹遗产等。
近月来,有一张美不胜收的山谷湖畔照片在网路疯狂流传,但是该名为“镜湖”(Tasik Cermin)的湖泊却不是霹州任何一个已知的旅游景点,甚至许多怡保人也不知该地点在何处,因而发起了一股寻找神秘山谷湖的热潮。
其实,镜湖就位于怡保三宝洞后的石厂范围,由于其属于炸石区内,这个被环山包围与世隔绝的幽谷美景可能10多年后将会消失,而同样面临消灭边缘的古迹遗产与天然景点,还包括打扪原始人壁画,以及旧街场二奶巷等。
这些古迹的消失,对霹州政府以天然美景与怀旧风格等旅游特色,为招揽旅客本钱的“2012霹雳旅游年”显得格外讽刺,尤其是在战前1940年,由丹麦建筑师所建造的怡保大华戏院,在上个月被铲平用以兴建高楼大厦,更让人对怡保历史与古迹的逝去唏嘘不已。
霹旅游年缺乏规划
霹雳乡土古迹学会负责人谢志明表示,“2012年霹雳旅游年”的推展其实太过于仓促与缺乏规划,许多准备工作都是临时即兴才做,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即是怡保火车站前的休闲公园,竟然在2012年才来进行翻修工程,以致大半年时间是封闭当中。
“位于怡保旧街场的大钟楼也是个古迹景点,它当初设立是为了纪念英殖民时期的某位霹州参政司对发展怡保的历史贡献,但是如今该参政司在大钟楼的铜像被拆下来了,底部刻有其事迹的铜板也拆除。”
他说,怡保最为人所知晓的古迹建筑二奶巷,有四间老店在去年9月倒塌被列为危楼,当时州政府与业主开会数次都同意由州政府出资,朝恢复二奶巷原貌为重建方向,但10个月时间已过,老店重建毫无动静,二奶巷已经失去原本面貌。
“怡保旧街场虽然是著名古迹区,可是种种事迹显示规划与维护明显是缺乏历史意识,不懂得尊重古迹设施,以及非由专业知识作主导,以至无论在维护古迹或打造历史观光方面都显得片面,以及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
霹雳文化遗产协会前主席刘锡康指出,霹州政府在2011年开始准备试跑旅游年配套活动时,曾规划每周六早上8时在怡保火车站前提供免费英语古迹导览服务,带领外地游客实地参观与解说怡保旧街场历史。
“古迹导览服务获得不少肯定与鼓励,但是该活动因经费问题,在去年底就已经悄悄结束,‘2012年霹雳旅游年’都不再有古迹导览,原本为旅游年而暖身的活动结果胎死腹中。”
发展经济保护历史须平衡
谢志明表示,在古迹缺乏维护与旅游配套未完善的情况下,州政府不应大事推动霹雳旅游年,同时要在维护老建筑与经济发展之间要取得平衡,否则就是“好心做错事”变适得其反。
他表示,要发展本地的旅游观光事业,首先要认清当地的具旅游潜力与特色为何,而怡保很明显的旅游卖点就是山水与古迹,但是在政府与民间社会都缺乏历史意识下,老建筑不是被破坏就是铲平。
他指出,怡保八角楼以及大华戏院等原本是著名地标建筑,但却因发展之名而铲平让历史建筑地标消失,削弱怡保人对地方历史空间的认同感,也让怡保的地方建筑特色消逝。
“历史并非只是对政权的崇拜与效忠,正确的历史观告诉人民,我们的社会是如何形塑成现今的模样,唯有认识历史才能体会古老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他强调,要谈维护历史古迹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正确的历史认知与意识,否则宁愿让老建筑“保持原状”。
也是甲板抗日英雄西碧卡迪卡素纪念馆馆主的刘锡康表示,甲板是近打河谷第一个因采锡而开埠的市镇,其历史甚至比怡保或务边等城镇都还要悠久,同时它也是抗日女英雄卡迪卡素二战时居住的市镇。
刘锡康感叹指出,甲板是深具文化与历史特色的市镇,但是随著锡矿开采完毕而没落,居民从数千人不断流失至今只剩约300人,大街上有2/3的店屋已经荒废。
“虽然如此,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识途旅客会自行到来,因为甲板的历史空间是保留的最完善,不少以早期南洋为题材的电影也到甲板来取景。”
但是,这些见证近打谷开埠的建筑并没有获得政府重视,同时甲板也不是霹雳旅游年推广的旅游景点。他指出,与其发展甲板观光事业,不如保留当地的生活面貌与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