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楼悲剧背后,我们忽略了什么?两条年轻生命的消逝不仅惊醒了整个校园,也引发了社会关注,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有人会问:为何将"跳楼的勇气"用来结束生命,而不是用来坚强活下去?也许,这正折射出当下大学生在心理承压与社会支持上的隐形考题。

同一天,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接连跳楼,这两名来自同一所大学的学生相继离世。此事件引发强烈回响,也让社会再次直面校园心理健康的紧迫问题。两条年轻生命的骤然消逝提醒我们,大学校园的压力早已不再只是"成长的阵痛",而可能随时吞噬一个人的未来。

据可靠消息,该大学隔天已向全校师生发出邀请,举办两场题为《你并不孤单:理解自杀与彼此支持》(英文场:See the Signs, Know the Truth, Be the Help)的讲座,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意识,提供情感支持和危机干预资源。

近年来,马来西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一项针对本地公立大学的研究,超过六成学生出现过焦虑或抑郁症状,但只有三分之一知道校园里有心理支持资源。换句话说,许多学生即使深陷困境,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寻求帮助。另一项于2021年发布于HRMAR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cademic Research Society)的调查报告显示,马来西亚约22%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意念,部分人甚至差点付诸行动,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显示这样的悲剧并非偶发,而是冰山一角。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趋势在更年轻的群体中同样明显。马来西亚卫生部2022年的全国健康与疾病调查(NHMS)显示,13至17岁的青少年中有13.1%曾产生自杀念头,9.5%曾尝试自杀,比2017年上升了10%,且女生比例约为男生的两倍。当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长期被忽视,他们在进入大学后面临更大的学业、就业与人际压力时,往往更难独自应对。

学业竞争、就业迷茫、经济压力、家庭期待、人际关系困扰,这些层层叠加,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底色。心理学中的压力—应对理论(Stress-Coping Theory)指出,压力本身并非决定性因素,个体如何解读压力、以及是否具备足够资源去应对,才是导致不同结果的关键。当希望、乐观与支持系统缺位时,一次考试的失利或一次人际摩擦,都可能成为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质疑:跳楼都敢,为什么不敢面对现实?从心理角度来看,"自杀的勇气"与"活下去的勇气"在本质上略有不同。前者往往是绝望中的冲动,是"无路可走"的错觉;后者却是日复一日的坚守,需要外界持续的支持与理解。简单一句"要勇敢面对"很容易说出口,但真正实践却极其艰难。

这类事件的社会冲击不容低估。它迫使我们反思,高校的心理辅导服务是否只是挂在公告板上的联系方式,而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它也提醒社会,是否过度强调由大环境塑造的价值观与外在期待、成绩、就业和功利,而忽略了个体的心理安全与多元价值。根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在部分公立大学,一年内主动寻求心理辅导的学生比例不足0.1%,与实际需求形成巨大落差。心理辅导服务并非不存在,但为什么仍难以真正触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呢?

值得肯定的是,马来西亚在2023年废除了自杀罪,将自杀行为从法律惩治转向医疗救助。这一改革不仅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转变,也为减少污名、推动更多人勇敢求助创造了条件。它提醒我们,自杀不是"犯罪",而是一种公共健康危机。

展望未来,高校不能仅停留在"事后补救",而应未雨绸缪,主动营造支持性的心理环境。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希望(Hope)、自信(Self-efficacy)、韧性(Resilience)与乐观(Optimism),简称HERO,已被心理学研究实证证明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承压能力。同时,朋辈辅导体系、匿名倾诉平台以及定期心理健康筛查,也应成为校园的常态化机制。社会也可以考虑降低年轻人寻求帮助的门槛,从"等你崩溃再来"转向"随时陪伴",及早将陷入迷茫的年轻人扶回正轨。

生命不该在绝望中戛然而止。大学生承载著未来的可能,他们的困顿不应被忽视。愿他们在支持与关怀中成长,而不是在孤独与压力中被吞噬。社会的善意,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让年轻人明白:你并不孤单。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困境,请记得:寻求帮助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勇气。你可以拨打Befrienders KL热线03-76272929,他们全天候提供温暖、保密的情绪支持,陪你走过难关。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谭政宗:理性对待国旗风波,别让爱国变成畏国

八方论见

往年的这个时节,我们总能看见国旗飞扬,但今年却出现了一些插曲。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发生多起与国旗相关的事件,经网络放大后便...

阅读全文

罗恩璇:马华炒作“华校受害”

八方论见

侨民华小的地契风波,本质并不复杂。涉事礼堂地段登记为“商业地”,因此在延长地契时,依法必须缴付商业地税,无法享有州政府给...

阅读全文

黄楚芮——从纸上谈兵到课堂落地:公开课的力量

八方论见

日前,笔者有幸参与由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主催的“马来西亚阅读教学大型公开课”。活动以“三个年级、三篇课文、六堂阅读教学公开...

阅读全文

赖芊翠:记忆,是抵抗遗忘最坚固的护盾

八方论见

在一些老人口中,“三年零八个月”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时间流转,我们是否真的理解,那背后意味著什么?说起来,我开始对二战有感...

阅读全文

柯福特:沙巴州选:本土对阵全国

八方论见

2025年是沙巴州议会届满的年份。根据沙巴州议会议长卡欣早前提到,若无提早解散,第16届沙巴州议会将于2025年11月1...

阅读全文

谢委谒:火箭巫统的皮影大戏

八方论见

最近,槟城一家五金店因为国旗倒挂,意外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本来只是店主无心的错误,却被巫统和行动党搬上了政治舞台。巫统青...

阅读全文

江文宏:华教土地的过敏原

八方论见

每逢涉及华校的土地问题,总能引起社会强烈反应,仿佛触碰了某种“过敏原”。最近,雪州峇都急侨民华小的地契风波,再一次引爆争...

阅读全文

林嘉年:战争的反思

八方论见

今年是二战终战80周年纪念,为了不忘反法西斯主义及抗战牺牲的烈士和人民,鼓吹和平的重要,吉隆坡广东义山及拉曼大学中华研究...

阅读全文

曾志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八方论见

中国广州一家机器人企业正在开发 “机器人代孕妈妈”,结合人工子宫孕育箱,声称能模拟从胚胎植入,发育到自然分娩的全流程机器...

阅读全文

谢东成:日本二战投降80周年的荒唐

八方论见

今年是二战终战80周年,也是日本投降8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不约而同地声讨日本。首先,中国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