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非教育系毕业后成为合约教师(COS)的朋友那里得知,他每次上课前都会感到担忧和焦虑,甚至失眠。主要原因是他在没有任何培训和指导的情况下,被迫进入课堂教书。他对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毫无概念,只能通过朗读课本或模仿自己小学时期老师的教学方式应付课程。
显然,问题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教育部的制度。笔者认为,教育部在录取非教育系毕业生为合约教师前,应提供基本的教学培训,而不是先派遣再培训。至少,这样能让这些新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并将教师职业视为需接受系统化培训的专业岗位。教师学士课程(PSIMP)的学员需完成为期五年的学习,包括两次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毕业后,学员需通过面试,方能等待教育部的指派前往小学执教。这表明,教育部为培养未来教师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以适应现代教育变革的需求。这五年的培训过程,类似于培育专业领域的精英。
尽管未经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的教育理念已与过去大不相同,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方能有效应对这一转变──教育体系经历了深刻的改革。
从小学综合课程(Kurikulum Bersepadu Sekolah Rendah, KBSR) 到小学标准课程(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 KSSR),再到全面废除小六检定考试(UPSR),并以校本评估(PBS )取代,教学模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站在教育最前线,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推手。如果教师在应用21世纪教学法的情况下,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多种思维技能将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课程(PDPP)的招生活动。与直接录取非教育系毕业生为合约教师相比,PDPP课程更加有效,毕竟参加该课程的未来教师必须接受至少一年的培训,然后才会被派遣任教。
教育的不断革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需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部若要确保教育改革的成果,必须提供系统化的培训,确保每位新教师在走上讲台前已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PDPP课程的推行正是朝著这一方向迈进的积极举措,它不仅能帮助未来教师做好充分准备,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师资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