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股在上半年表现糟糕,跌幅超过7%,在亚洲区域股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分析师对下半年的表现持谨慎态度,将企业全年净利增长预测从13.6%下调至6.5%。同时,马股的年底目标也由1660点下调至1520点。
投资者对马来西亚股市失去信心的原因有几个。首先,今年2月提呈的2023年度财政预算案没有解决迫切需要重组的财政问题,包括高额补贴和征税基础狭窄。
其次,外资持续大量净卖马股,截至6月底已连续10个月净流出。今年以来,外资在27个交易周中有21周持续净卖马股,总额达到44亿5000万令吉。
此外,六州选情不明朗、马币疲软以及差强人意的企业净利表现也削弱了投资者对马股的信心。
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在上个月宣布的三项措施,包括降低大马证券交易所股票印花税、促进企业风险投资和放宽上市程序,似乎并未有太大成效。之后,安华做了什么呢?
继移民局风波后,安华似乎想要安抚公务员。安华表示,考虑到公务员自2013年开始就没有调薪,有必要对此做出考虑。同时,安华也不同意我国目前公务员太多的观点。
我们看看2023年财政预算案,其中2891亿令吉(74.5%)用于行政开支。在这些开支中,公务员薪酬占31.1%,退休金占10.7%,偿债占15.8%。
过去十年,我国公务员薪酬的行政开支百分比呈逐年增加趋势。在2010年,公务员薪酬占总行政开支的比例为29.2%;2015年,增加到32.0%;2020年占36.9%。
换句话说,公务员薪酬每年占约政府总收入的1/3,并且还在逐年增加。现在还说要加薪,不是很惊人吗?
羊毛出在羊身上,公务员的加薪要嘛通过税收,不然就是通过举债来实现。当前国库税收入不敷出,举债是唯一的办法。
不得不提,我国2019年的直接债务为7930亿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52%。目前的债务比重则攀升至约63%,接近法定上限的65%,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合理债务水平的50%。
高债务意味著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偿还,从而增加财政压力。这将引发投资者对国家财政稳定性的担忧,降低投资者信心,最终导致资本外流及股市不稳定。
另一位经济部长又做了什么呢?拉菲兹日前又突发奇想,提出了渐进式薪金计划,再次引发了争议。
大马雇主联合会主席拿督赛胡先强调,这种强迫每年加薪的模式将对私人企业造成负担,对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是的,一般上,雇主会根据企业的表现决定员工是否调薪,而不是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措施干预。
看得出,赛胡先对这项建议真的很不满意。他说,“加薪是人力资源部长的职权范围,不是经济部”。言下之意,不就是经济部长不务正业,多管闲事吗?
如果上市公司的营收没有随著员工的薪资增长,那么业绩必定和股价齐齐下滑,外资看了也会却步。
经济部长也难改老黄卖瓜本色,说什么吉兰丹民意跌剩50%,吉打选票回流希盟,森州满意度比槟雪还高等。大爷,现在经济饭一碟都十多块了,您是不是应该先好好处理一下?
另一边厢,安华在大学演讲时指出,马来人和土著的教育固打制必须维持,以平衡该族群在高教机构的学生人数。
我们知道,安华是在六州选举的考量下才有这样的说法。惟,这样的说辞看起来并不怎么“昌明”。
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提出逐步废除大学固打制,以绩效制度替代,并赋予本地大学更大的自主权。这样说来,纳吉不是更加“昌明”了?
长期实行的大学固打制度束缚了我国多年,导致大学水平停滞不前,人才流失。在“看不到光”的情况下,许多优秀的本地人才被迫离开国家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根据内政部资料,从2013年到2023年2月,共有8万5893人放弃了大马公民身份,其中91%选择新加坡作为他们的新家园。
我们都知道,人才是推动创新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优秀人才离开,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上市公司表现当然会节节败退。
此外,人才流失也反映出国内人才纳取制度不公平,影响投资者信心。如果人才不断外流,国内从事低端行业的外劳人数比专业人才还要多,叫外资怎么不从马股撤离呢?
过后,安华又说我国不是世俗国,也不是神权国。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听起来相当安全,不得罪任何一方。可是,看在外资眼里是什么滋味?投资者会不会担心有一天醒来,我国突然变了“非世俗国”?某些“敏感行业”是不是突然间要关门大吉了?
在投资者眼里,世俗还是非世俗不是最重要的课题。投资者在意的是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体系的可靠性,与透明、稳定和坚韧的法律环境,以保护他们的投资。
动不动就掀起神权世俗的争论,意味著国家政经方向不明朗,外资能不怕吗?马股能不跌吗?
财经部长如今的所作所为不但一无是处,更像是落井下石,恐把马股推向另一个深渊。
如果“昌明”只剩口号,政客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吓走人才和外资,那么马股将难逃失魂落魄,投资者欲哭无泪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