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小度,我回来了。”伴随著一句简短的口令,客厅灯自动亮起,窗帘缓缓拉开,空调被调至26℃,浴室热水器进入工作状态……这一幕场景在十多年前还停留在电影情节和人们的想像中,如今已是一些中国家庭生活的日常。
从用遥控器控制单个设备,到用语音操控多个设备,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正在成为中国家居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并日益成为拉动家居市场的新增长点。
2016至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由2600亿人民币(1681亿令吉)增长至5800亿人民币(3751亿令吉),年均增长率近20%。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6.98亿户,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此后,移动物联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2年11月末,连接数进一步攀升至18.18亿户。
目前,购买智能家居用品的中国消费用户以中青年为主。智能家电为他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智能门锁和灯具联动后,晚上打开家门,客厅的照明灯就会自动点亮,省去了摸黑找开关的麻烦。又比如看电视时来电话,电视自动调低音量,用户无需拿起遥控器自己控制。这些生活细节反映出智能时代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
其实,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已近十年。该市场庞大的消费规模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入局。当前,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已形成三大阵营:一是互联网大厂阵营,如阿里巴巴、百度等,他们凭借自身的流量红利,收割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二是家电企业阵营,如美的、格力,他们处于向家装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也具有流量优势和渠道优势;三是以华为为首的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厂商,正在建构全场景智慧家居的底层技术。
在近十年的发展中,电视智能盒子、智能路由器、智能音箱是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中的三个主打品类,曾被视为可以与用户产生最重度连接、最高频连接的“入口级”产品,但这些产品都已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衰退。如今,随著家居产品更加智能化、品类更加多样化、通信技术进一步迭代,企业正纷纷搭建全屋智能“生态圈”,研发者高度关注设备间的连通性。
据中国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称,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在互联互通性、家用物联网方面,已进入新阶段。该阶段要求不断深化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智能家居的自主决策能力,从而提供主动服务。业内人士称,随著智能家居从单品智能走向场景化的全屋智能,进入新阶段已成为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内的共识。
产业政策支持
出于对智能家居行业新阶段的不同理解以及各企业的禀赋资源,中国多家企业正在布局全屋智能的解决方案。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侧重智能音屏及联动控制产品;小米、华为等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厂商重视智能控制技术;美的、格力等传统家电巨头,聚焦智能家电本身的技术升级,围绕家居场景创新单品;欧博锐、绿米、云米等新兴创业公司,从智能面板、智能控制等技术切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及服务打开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家居行业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提出,有助于引导和促进智能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强化智能产品在住宅中的设置,推进统一智能家居标准的大方向。这些政策为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正在改变人的生活,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新蓝海。不过,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在中国已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是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让机器理解人类的语言机制,就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挑战。尽管如今用语音操控设备的场景较为常见,但如何让联网的家居设备像人一样“聪明”,如何让人类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更智能,这一关键技术依然需要研究者不断寻找突破点。
此外,关于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存在的短板,云米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员陈小平近日表示,其一,用户的体验不够,目前许多智能家居和全屋智能仍然缺乏用户实际体验的布置,无法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智能家居产品的使用体验,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受和信心;其二,智能家居的服务是行业短板。在智能家居领域,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非常关键,智能家居产品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安装、调试等服务,服务质量将成为直接影响智能家居制造商品牌和客户认可度的关键因素。
“中国年轻人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主体,他们更强调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陈小平认为,要想在这群消费者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能够深入了解、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体验,这对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