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近来涌现的一项颇受热议的课题,是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组而成的复合辞。正确地说,它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实体或机制,只是国际上合作发展的理念而已,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首先提出大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嗣后于2013年的10月3日,习近平在出访印尼时,应邀发表演讲提出倡议和东南亚各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立刻剑及履及地于同年11月间,在中国举行第18届三中全会时,写入该全会的“决定”中,将之正式提升为“国家的战略决策”。
提出2大策略
上述议题,由身为中国国家最高领导层提出来,当然是代表中国的既定国家方略,于是举国各有关部门,自然是积极地加以配合推动,因而风起云涌,尤其是传媒和专家学者们在一窝蜂地评述这一项中国新策略的课题时,为了称谓上的方便,遂以“一带一路”这一简约辞加以定位。
概括地来说,这也是中国在权衡了当世的局势后,所提出结合欧亚大陆,联同中亚,以及非洲大陆,从陆基和泛海洋所提出的两大战略: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及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战略,以因应全球化发展的路线图。
据中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的名誉院长,以及中国国务院参事的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的近作《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新模式》一文中,指他早于2009年2月间,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期间,便因为当时举世正面对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严苛挑战,为了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率先提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涵的,类似“新马歇尔计划”的建议,虽然这和习近平于2013年倡议的“一带一路”,不尽相同,但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抓手的概念,却是“一致的”。
揆以林毅夫长时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专家参议而言,中国高层一定会在这方面向他谘询,也是一定不在话下,因而他这项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先的理念,对习近平主席所倡议“一带一路”的孕育,当然是会有所影响。
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思,以宏观的视野,走向了广大的世界,跨越了邓小平所订下的:先自我提升的“韬光隐晦”策略,也可以说是冲破了《河殇》中,所慨乎其言的:中国人走不出“黄土高原”的魔咒。
“一带一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则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袤的腹地,则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亚以及非洲地区,所以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便非常巨大。
根据中国《百度百科网》的统计数字,“一带一路”的辐射网,涵盖了65个核心国家,所覆盖面积达553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总面积的41.3%,将惠及46.7亿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6.9%,其区域经济总量达27.4兆美元(119.2兆令吉),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38.27%。
打造经济合作走廊
所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分析为:北中南三条路线:北线是从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主要为东欧各国),中线则是从中国经中亚和西亚至波斯湾和地中海各国,南线则是从中国至南亚大陆(主要国家为今印度,孟加拉及巴基斯坦),直趋印度洋。
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则是从中国沿海的各大港口,通过南中国海,绕过中南半岛到南海各国,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另外则是从中国沿海各大港口,偏东越过南中国海,直通南太平洋。
至于介于其间的东南亚地区(主要为东盟十国),除了新加坡,比较上多是中度发展的国家,因此与中国可以彼此进行互补的作用,令大家可以取得互惠共赢。
根据习近平所倡议“一带一路”的构想取向,在陆地上,是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持点,发展重点经贸产业园作为彼此合作的平台,共同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例如: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以及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在海上,则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大家共同建设通畅、安全及高效能的运输大通道,例如中、巴和孟、中、印、缅两经济走廊,以便和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关联紧密,并进一步推动合作,以取得更大的进展和双赢的功能。
“一带一路”构想,乃一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共荣的大方略,也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建设的巨大经济愿景,极需各国竭诚携手努力,朝向互利互惠,共同的目标,相向而行。
从中国主观方面的思考和解析,“一带一路”是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方略,也可以缓解中国所面对的各项问题:例如过剩的产能市场消化、发展资源的获取、国家战略纵深的开拓、国家安全的强化,以及掌握经贸主导权,这几项迫切和重要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