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经天真,以为食物是最好沟通工具,透过食物,不同的人可相遇相知。结果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许多维吾尔人坚决不吃汉人做的东西,就算你标榜自己的餐馆是正派“清真”,他们也信你不过,毕竟汉人是吃猪的民族。反过来呢,汉人饮食几近百无禁忌,近几十年还迷上了羊肉串,各大城市到处都吃得到。可是吃了这数十年羊肉串,汉人就真懂得维吾尔人的心事了吗?不,我们羊肉串照吃,但对烤肉的人陌生依然,偏见也始终不变。”——梁文道著<味道之味觉现象>
旅居国外,或念书或工作的大马人,谈及乡愁,较普遍的反应就是:想念nasilemak,roticanai等各族美食。味觉维系著我与故里与家乡之间的联系,仿佛透过味觉,我们可以超越空间的局限,触碰那蒙上灰的记忆。
尴尬的是,号称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并不晓得共存共荣之道,我们尴尬地让各族小孩站在旅游局的宣传海报,以为这就是多元文化的象征。
没有尊重,就只有贬低他族文化,彰显自我文化崇高的单元流思想。当世界格局以多元文化发展时,当亚洲新兴国家以中国、印度、印尼为重要的新兴发展中成员时,我们马来西亚人并未发现我们的得天独厚多元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优势,反倒以为这是造成国民团结的障碍。印度印尼中国的文化相继在大马扎根,不晓得珍惜只懂得排斥和抗衡,我们不晓得尊重为何物,似乎只能朝单元主义迈进。
另一有趣现象在李宗伟对垒林丹的羽球赛上。每每李宗伟对垒林丹,各族守在电视机前享受那一两小时的团结氛围,并在之后各和谐团结言论详尽见报,什么团结友爱,什么马来西亚人一条心之类的说法,都在彰显著一件事:平日的纷争频密,和这一刻大家坐在电视机前一起为李宗伟加油相比,是多么的珍贵。
所以李宗伟不只是一名顶级羽球员,他还象征著大马人和谐团结的吉祥物。哪怕是短短的一两小时,但这就像抽烟一样,吸一口,享受短暂的清醒和愉悦。片刻的爽快,至少为平日的忧愁挂脸,添一点快乐美妙的插曲。
当多元种族食物相互摆上桌面之际,我的理解是,哪怕我们在食物上促成文化交融,但各自的大脑还是不肯对此进行反思。
《国家地理杂志》评论新加坡李光耀的结尾这么写到:“新加坡在某些方面是一处令人深感不安的地方,即便对于那些以此为家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但他们从未想过离开。大部分新加坡人觉得他们还是宁愿选择吃黑椒螃蟹配咖喱角撑死。吃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消遣和慰藉。”
大马人,可能也一样。吃,是这国家最大的消遣和慰藉。因为,建立在政治和经济利益冲突的种族摩擦,太纷扰太难解。追根究底,可能还是我们根本不晓得多元为何物,只以为过去式的民族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典范。在经济失败,政治混乱的当下局面,我们还在继续高唱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谁是外来者,谁缴的税多等。
我们没有享用多元的优势,却尽可能为此制造各族摩擦。然后再挑个好日子看看李宗伟对垒林丹,感受一下各族团结的气氛,再偶尔吃吃各族美食,赞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好,之后,再投入种族内耗中。马来西亚人就是这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