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马来西亚正处于多事之秋,国内一系列政治与经济问题最终促成了Bersih 4.0运动。
在我国,这类民主运动总存在著许多争议点,至少是值得开放讨论的。而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不少青年人挺身而出。他们来自各种背景,却参与其中,表达他们的立场与诉求。这自然会招致不少批评与质疑,其中最常见的意见之一认为:青年人的理性还不够成熟,完全未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任何政治问题。
理性与判断能力就跟我们身体的肌肉一样,需要不断地借由各种不同处境的事物来锻练。人类被赋予理性能力,却不是出生后即能运用。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得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之中不断地运用才能成就这种特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成就理性与判断力不再于按照他人的指示行事,而是独立思考。
因此,从一种无知的未成年状态(康德式用语)到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需透过独自面对问题才能培养出这种能力。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否则理性与判断力永远得不到真正的锻练,最终只能停留在那种无知的未成年状态。
不断检验价值观
对政治的思考也不例外。政治是人类在公共领域中的一种实践活动。更深一层而言,它是公共领域中各种不同基本价值观之间的交锋。青年人拥有自己的价值观,自然也有权利在公共领域之中表达他们的价值观,甚至捍卫它。
倘若青年人尚处于政治上的未成年状态,他们依然必须透过各种不同的情境锻练政治思考的能力,并不断地检验自己既有的价值观。
吊诡的是,当人们批评青年人的思想还未成熟,无法做出正确的政治思考时,这背后存在著不一致性。
青年被赋予权利以做出政治选择,从而决定了政府权力的来源。这蕴含著他们拥有最起码的思考能力,判断何者才是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这也预设他们拥有表达政治立场的基本权力(至少是透过选举投票的方式)。
在赋予青年人表达政治立场的权利的同时,却又同时质疑他们的思考能力,无疑是要求青年人拥有完美政治思考的能力,而不允许他们有犯错的空间。
这是一项不合理的要求。相反的,政治所创造的公共领域是唯一的场所,让青年有一个锻练政治思考的机会,同时也拥有一个检验自己价值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