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场上的商品也日新月异,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创意,即使老牌产品也会变得销声匿迹。为了适应和满足多层次消费要求,是以都很讲究“包装”。又譬如,连电影的手法也是。
同时,现代人不仅买东西要求时尚,刻意追求名牌,吃东西也希望精致美味。或许因为上述“无比讲究”的关系,直接与间接影响社会大多数人(们)也无可避免都在注重“包装”。那些名人名家当然也有权力得意、炫耀,惟过度奢华,则适得其反。
另外,有些人总是在羡慕别人的“光鲜华丽”、“飞扬”的人生,而对自个儿的“欠缺”不禁感到有些介意及耿耿于怀。
然,人生所求为“无所求”的心情:它能真正给吾人一个很自我空间,乃至创意的生活条件。(按:“随性”并非随便,而是忠于自我。为了自我追求,用一颗很严谨的心,非常认真、有条理地走自己的路。)
再者,在喧嚣繁杂的红尘中,有许多事,譬如感悟生命,多是需要(吾人)用心灵默默体验、体会,才能得到的(境界)。
想通了看透了,心便能宁静下来。那些为名利争斗,那些五花八门的虚幻,世俗的种种诱惑,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红尘如网,为人处事,做到了这样一个境界,便可以抛弃无休止的纷扰,得失苦乐算不了什么。其实也一样,还不是黑白一天。
平凡是一种人生价值
平凡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唯有能肯定平凡生活的人,才会无时无刻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惊喜。尘嚣之累卸下了,吾人自然就不会再难为自己,跟自个儿过不去。整个身心也就悠闲宁静了。其实没什么伟大的理想或成就也不是啥坏事。最重要这辈子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就OK了。
简单纯朴生活,适当的体力劳作,远离奢华娱乐,是一个人能够少病少恼,身心自在的最好方式。《华严经》卷十一有云:“从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谓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如是众病,贫贱人少,多劳役故;富贵人多,过优乐故。”(按:贫贱人多半谦虚、恭敬,谦敬是德;富贵人大多骄慢,骄慢就会折福,无论怎样修善,也得不到圆满功德。)享受生活中平淡的平凡,就是最美好的幸福。
世间的财富还是其他什么的不是“福”,世间的“聪明”也不是智慧。能修持正法、努力用功明白佛理,然后把佛法当镜子,身体力行,才是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对先贤、对历史、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才是真智慧。再者,精神财富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贬值或消失的(除非失忆了)。当吾人经历成熟的阅历,才会真正看见“想要”与(真正)“需要”的不同!我也深信,人生不必(要)太圆满,留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其实也是件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活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由于人们不断努力,已使得各个科技领域都展现了惊人的重大突破,但吾人却无法活在一个和谐、安宁的状态中。惟有接受佛法的洗礼(熏习),才能达致生命的觉醒。智慧才是吾人真正的生命,安祥才是吾人真正要寻找的。很遗憾,也很可惜,吾人自小学起始及至大专的学府教育,除了极特殊的因缘,几乎很少(没)教导学子如何思考与学习“智慧”,更不用说是教导追求洒脱、自在,及解脱的思想。而这也是学校教育中略嫌欠缺的一环。